第两百六十八节 用拿破仑做旗帜

    第两百六十八节 用拿破仑做旗帜 (第3/3页)

硬,不惜发动战争。英国的海军足以摧毁中国海军,但陆军势力很弱,英国人已经在欧洲开始组建反周联盟,希望那些受拿破仑威胁的国家,能够派出軍队。

    相应最积极的正是法国,法国现在已经恢复了正统王朝的统治,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其实最害怕的拿破仑的,正是法国,或者说此时代表法国合法政权的波旁王朝。可是英国没有接受法国派军参加的建议,因为英国觉得,法国軍队来了,等于是给拿破仑派援军,转头就倒戈了。

    新生的荷兰王国在压力下可以跟英国一起行动,但荷兰提供不了多少軍队;刚刚在维也纳会议上吃的盆满钵满的普鲁士,对派兵问题模棱两可,对欧洲以外的军事行动缺乏兴趣。在维也纳会议上跟英国闹翻的奥地利,对海外用兵就更没有兴趣了。

    俄国忙着内战,根本没有能力派兵,如果他们恢复了元气,第一选择也不是派兵来跟中国死磕,而是掉头先把波兰灭了。

    主要大国都不愿意派兵,英国人独木难支,他们开始倾向于用外交手段解决。

    所以摸清中国皇帝的目的很重要。

    英国跟中国在其他方面的谈判一直在继续,南洋谈判已经基本谈出了结果。

    1814年英荷协定中,荷兰接受跟英国组建联军,一起对付拿破仑。英国将爪哇和马六甲交还荷兰,荷兰将苏门答腊让给英国。

    这样南洋势力就成了中国、荷兰与英国三足鼎立。英国跟荷兰之间的界限很好划分,其实英国就是吞并这里,荷兰人也没有能力反抗,但为了扶持荷兰,英国还是归还了大部分荷兰人的殖民地,在欧洲大陆上保留一个盟友,也是保留了一个棋子。

    荷兰人重新掌握了爪哇殖民地之后,还可以作为英国抗衡中国的一个盟友。但可惜荷兰人似乎没有抗衡中国的意图,拿破仑战争期间,荷兰人失去了对这里的控制,也失去了通往欧洲的贸易联络。英国人随后占领这里,但实行的是自由贸易政策,结果中国商人凭借地理和资本优势,已经垄断了这一带的贸易,每年南洋跟中国的贸易规模,已经高达上千艘船的程度。

    荷兰人重新控制爪哇之后,也不愿意把最大的客户排挤出去,他们其实也没有能力保住这里,又不想成为英国抗衡中国的炮灰,在拿破仑战争中,他们的经验教训太惨烈了,当炮灰的滋味真的不想在尝试一次了。

    所以荷兰人很快就跟中国签订了贸易协定,按照中国的要求,改变了爪哇的贸易制度,废除了垄断性的派他贸易政策。并且承认爪哇岛的中国人跟欧洲人享有同等的政治地位。荷兰人还用500万荷兰盾,将他们在婆罗洲海岸上建立的所有港口和商业设施卖给了中国,承认婆罗洲为中国势力范围。

    荷兰人用这些条件换来了中国不对爪哇等荷兰殖民地提出领土要求的承诺。

    荷兰人做出了大幅度让步之后,就只有英国独自面对中国的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