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二节 澳大利亚争夺战

    第两百七十二节 澳大利亚争夺战 (第2/3页)

资会形成尾大不掉的情势,后来俄国人的工业化就有这样的问题,经济危机到来之后,外国资本大量撤离,导致俄国的危机比别国更加深重,乃至引起了日俄战争的失败和后来的革命。

    可这些法国人都似乎人才,把他们拒之门外,又有些舍不得,毕竟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不多见,下一个作死的帝国何处寻?恐怕得等到威廉二世弄死德意志帝国了。

    所以周琅深思熟虑之后,颁布规范的管理办法,对外商开办工厂做了一般规定,除非得到政府特许,否则外国人不得独资开办工厂,必须有中国人与之合伙,且中国人股份比例不得低于一半。

    一个合资办法,就把外资控制产业资本的问题掐灭了,至于法国人能不能在中国找到合伙人,周琅就管不着了,如果他们连这点能力都没有,估计想在中国开拓也肯定会死的很惨,这也算提前筛选一批莠品。

    法国人还是能想到办法的,许多法国人开始寻求加入中国国籍。入籍没有固定的办法,管理很不严格,但层级很高。传统对户籍管理的方法,一般都是皇帝赏赐外籍人士入籍,比如德国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法国人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郎世宁等等,这些都成功入籍。这些人是皇帝特批的,也有不经过皇帝的办法。鴉片战争前,有一个为英国服务的普鲁士传教士,入籍福建同安的郭姓宗祠,取名郭实腊。这种办法是以跟当地宗族连宗的办法,肯定需要得到当地官府的默许,其中的暗箱操作用钱就能买通。

    现在这么一大批人寻求入籍,当地官府顿时就感觉找不到办法。胆子再大的官员,也不敢让这么多人入籍。于是又一层层上报。

    周琅颇不由自嘲,谁说洋人死脑筋了,这弯转的不比谁都快?

    入籍办法也就此颁布出来,规定除非在中国定居十年以上,并有良好的纳税记录,无犯罪事实,经本人向当地官府户科申请可以准许入籍。除此以外,除非有“殊勋于中国者”,或者通过婚姻关系,比如娶中国女人,嫁中国男人,否则皆不许入籍。

    办法颁布之后,暂时满足要求的,就只有早期来中国的那些科学家满足,或者就是一些长期在法国经商的商人满足。这些科学家周琅当然愿意他们入籍,全世界顶尖的人才走到哪里都受欢迎,可是谁能想到他们入籍是因为这种原因。

    大量法国科技人员为了帮助本国同胞在中国开办业务,纷纷申请入籍,然后两个法国人合伙,规避了周琅限制法国资本的目的。当然主要原因,还是找一个中国人合伙的难度比找自己同胞难度大多了,让他们信任中国商人很难,让中国商人相信他们这些夷人,更难!

    这种规避周琅默认了,因为是合法的,为了限制某国资本一而再的修改法则,这成本太大。

    不过就是钻空子而已,一种人类适应社会法则的方法而已,论起钻空子的能力,中国人才是鼻祖。

    法国人钻中国规定的空子,中国人还钻英国封锁的空子呢。

    在澳大利亚,一心要将移民数量提高到一万人的周官,想尽办法钻英国海军的空子。

    他发现英国人不禁止货物进入澳大利亚后,就把移民装扮成水手,入港之后马上将他们送到安置点;后来英国人开始排查,进出人数如果比对不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