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节 中国文明阴暗面(4)

    第三百零八节 中国文明阴暗面(4) (第2/3页)

楞泰还是苏冲阿,也都没有废止八旗的任何措施,八旗组织是被不断扩大的奴隶制冲散的,大量非旗人的奴隶主迅速取代了旗人,把旗人奴隶主融合同化了。

    把非洲跟中亚两股满清残余势力的发展进行了对比之后,周琅颇有一些心得。他发现中亚地区是一个老社会,这里生活着大量旧秩序下的居民,他们的社会层级较高,已经出现了或者至少出现过国家形态,于是要在这里提高生产力,就只能用更有效率的组织模式把人力组织起来,八旗制度相比当地的游牧制度要高效一些,所以慢慢取代当地松散的部落制度。

    可在非洲,并不存在一个成熟的高层及社会制度,黑人刚刚脱离氏族社会,大部分甚至还没进入部落社会,跟国家(部落联盟)形态差的还很远。因此奴隶制度相对当地社会发展来说,都算有所提高。社会层级的提升,不但跟生产力水平有关,因此八旗的包衣制度由于刚好让非洲社会向前迈进一步,还不至于让当地居民无法接受和理解,因此成功扎根并发展壮大。

    跟文化发展和历史推进也有关,黑人并没有相对发达的文化认知,民族认同,所以很容易转化成为奴隶。可中亚地区的包衣制度就推行不下去,崇尚自由的草原民族,很难接受被人奴役的结果,大量包衣逃亡,让包衣制度渐渐消失。

    不止周琅在研究非洲和中亚地区的满清势力发展,欧洲人研究的更多,尤其是这几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他们对南非王国的关注开始密切,随着嘉庆时期扩张到印度河流域,英国人对满清帝国的关心也多了起来。

    不过欧洲人不是从生产力,也不是从文化,而是从种族和文明方面来解释这些情况。

    或者带有强烈的恶意,或者他们真的如此认为,他们将满清两只残余力量跟中国进行对比,他们都承认汉化的满清残余势力,是中国文明的扩散。就像西方人承认美国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一部分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