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节 英国该考虑和平

    第三百一十七节 英国该考虑和平 (第2/3页)

这些年的政策,就是跟英国一东一西遏制俄国。谁能想到中国人的欧洲政策会突然变成扶持俄国,这一点都不符合逻辑。

    但既然已经开战,英国政客们也不是怂包,他们的心态已经凌驾于整个欧洲国家之上,将英国看作是一个世界帝国,而不是一个欧洲强国,他们不畏惧任何挑战。还能有什么事情,比拿破仑战争时期更看不到希望,英国不也撑过来了,而且坚持了二十年。

    论危险程度,中国还不如拿破仑的,至少拿破仑时时刻刻都在英国头顶悬浮着一柄利剑,中国的大炮都不可能对准大英帝国本土,无论怎么打战火都波及不到英伦三岛,那还有什么害怕的。

    这些年跟中国在海外的冲突日益激化,双方迟早会为此爆发冲突,既然现在开战了,那就碰一碰,看看海外的这个对手,到底有几斤几两。

    但战争进行了半年时间,凡是继续跟中国保持联系的国家,基本上都明白英国人没有赢得可能。

    始终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了和平的荷兰,驻中国领事霍特曼对大英帝国的前景充满了悲观态度,尽管因为荷兰与英国的关系,他发回国内的每一份报告,都会被英国人知晓,但他好不遮掩的认为英国人进行这场战争,是无谓和徒劳的。

    中国已经调动了三十万人前往西亚作战,如此庞大的兵力霍特曼没有看到任何影响,在他给荷兰政府的报告中,他描写道:长江上依然是那样的繁忙,商船往来如织,人们更关心的是今年的行市,而不是跟一个“夷人”的战争的胜负;江南的纺织工厂中,烟筒冒起的黑烟一如曼彻斯特那样遮蔽了天空,一车车、一船船的上等棉布、丝绸从这些工厂里不断的生产出来;战争对这个国家似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的皇帝只批准了一千万金两(黄金)的债券,这笔债券被他们的国家银行以两分的低息就卖了出去,在他们的投资者看来,他们国家的债券几乎没有风险。

    “我并不知道英国的情况如何,但想必绝不会如此从容,他们真该考虑一下和平了。”

    最后霍特曼写道。

    英国人确实开始考虑和平了,战争打到现在,他们发现没有任何转机,中国这个东方帝国跟所有情报显示的一样,用现代方式武装了起来,他们的国民或许不是最勇敢的,不是最有冒险精神的,不是最具聪明才智的,但他们的国民数量多的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政府还能将数量如此众多的国民按照一致的方式组织在一起,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未曾出现过的事情,至少颠覆了西方的认知观念。

    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可以按照统一的观念凝聚在一起呢,印度是最接近中国人口的地区,可印度存在着几百种不同的管理方式,欧洲就更不用说了,每一个民族都有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