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节 大周的外戚势力

    第三百三十八节 大周的外戚势力 (第2/3页)

好公司的盈利,纸币也就随之失去了信用。

    眼见一切都玩不下去了,铁路公司债券担保的纸币已经下降到面值的十分之一,而且百姓怨声载道,认为这是大明的宝钞,是官府搜刮百姓的把戏,这让皇太子压力很大,他是来历练的,弄得民怨沸腾,更没脸见他爹了。

    于是只能满足公行的要求,将美洲地区的纸币发行权独家授予货殖公行,公行承诺将会回收全部旧铁路纸币。同时帮忙发行一笔1000万金两债券,公行会固定收三个点的佣金,至于公行能从中国市场上拿到多低的利率,那就看投资对铁路公司的前景预期了。不过公行评估认为,至少得以7厘的利率才能拍卖出去。

    公行跟大周官府的债券发行都是这样,跟官府收一笔固定的佣金,然后公行先用纸币垫付,接着公行在债券市场上拍卖、分销相关面值的债券。由于大周朝廷信用良好,很少有超过3厘以上的利息,这让皇太子感到愤怒,觉得公行是在羞辱他。

    果然公行在广州拍卖的债券,直到提高到平均8厘的时候,才被各种包括钱庄等金融机构在内的投资者拍卖下来,拍卖的方式是在债券市场上按照荷兰式拍卖,降价拍卖,以一万两为一笔,进行竞拍。参与拍卖的,都是达投资人。这些大投资人拿到债券之后,大多数都是分销出去,这就是二级市场了。

    但这些皇太子顾不上了,得到公行的资金之后,铁路继续顺利修建。以前用铁路债券做抵押发行的纸币,也被公行按照票面价格逐步回收,换成公行纸币。当然铁路银行的债券,也都交给了公行,作为公行赎回这些纸币的报仇。

    在皇太子看来,性质其实没变,不过之前作为铁路公司大债主的铁路银行,变成了货殖公行而已,结果铁路公司做债主的时候,股票、债券河纸币都靠不住,公行做债主的时候,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让他气氛不已。但这就是商业的核心:信用!

    公行其实也不乐意做铁路的大债主,他们承接来的那些债券,在合适的世纪依然会拿回国内拍卖。

    一来一去,公行其实自己没有付出任何成本,甚至还赚取了丰厚的佣金,结果就收取了美洲地区的纸币发行权。还是那个原因:信用!

    事实上公行之所以愿意介入,除了要收取纸币发行权之外,也是因为得到了国内总行的交代,而总行则是授命于皇帝。

    周琅得知皇太子在美洲玩的金融套路之后,马上就明白这把戏肯定会破产,倒不是铁路公司靠不住,而是商业投资者很难等待一条十年后才能修通的铁路来获得回报。这意味着这套发新债,还旧债的把戏,必须滚动十年。

    不管是一穷二白的铁路公司,还是美洲的官府,都没有让投资者十年看不到回报的信用,历史上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几十年不分红,那是建立在荷兰成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