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节 蚕食

    第三百六十节 蚕食 (第2/3页)

治核心就在哪里。

    同样的道理,把小亚细亚半岛交给埃及,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奥斯曼宁愿放弃整个欧洲领土,也不可能放弃小亚细亚,这是他们统治的基础所在。不过昔兰尼加等北非属地,可以交给埃及人,毕竟奥斯曼帝国对哪里的统治其实已经很脆弱了,这些年各地总督割据,埃及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自立的。希腊要不是总督跟帝国发生了战争,也不至发生独立革命。

    但是放弃哈里发头衔,却让马哈茂德二世十分犹豫,这虽然只是一个虚名,可通过它,却能对整个回教世界产生影响,放弃哈里发头衔,会让欧洲地区的回教居民离心离德,但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埃及愿意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表示愿意将托洛斯山脉北方的小亚细亚半岛大部交还给奥斯曼帝国后,马哈茂德二世还是答应了,毕竟他也是一个务实的人。

    至于希腊提出的要求,就更容易接受了,马其顿等欧洲领土,相比小亚细亚不值一提,海上岛屿更没有价值,马哈茂德二世也决定做出让步。

    四方协议迅速达成,然后对外公布。

    瞬间引起了整个西方的震荡,维也纳会议各方对此态度不一。

    他们竟然敢不经过欧洲强国的裁决,就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英国人很恼火,埃及人占领托洛斯山脉以南的小亚细亚地区,对东地中海的影响很大,这一带的法国影响力很大,这些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外国资本大量侵入叙利亚一带。从18世纪末开始,法国资本在叙利亚各大城市占绝对优势。

    为了不让法国人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英国海军迅速行动,强占了塞浦路斯,控制了中东地区面向地中海的出海方向。法国人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可是他们现在无力在地中海重建霸权,无法单独抗衡英国。

    奥地利对希腊向北扩张十分担心,希腊加强爱琴海的控制权,也被奥地利认为是对他们的黑海领土与地中海联系的威胁。

    俄国则相当矛盾,希腊实力增强,有利于帮助俄国维持海峡另一端的安全,但希腊实力变强,对东正教主导权的争夺也就变强,加上东正教源于希腊,让俄国今后很难以东正教徒的唯一保护人自居。

    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让法国支持这份和平条约,认为应该尽快让地中海东部恢复和平,有利于恢复各国的贸易利益;奥地利反对希腊领土向北扩张,认为应该维持希腊独立之初的领土;英国反对希腊获得爱琴海上诸岛;俄国人自己都不知道该支持还是反对什么。

    由于强国的态度,让奥斯曼人开始产生另外的希望,他们虽然跟希腊等国签订了条约,可还没有完成批准,交割问题也没有进行。

    这一拖延,很快就收到了恶果,首先是黑人雇佣兵对奥斯曼帝国腹地的破坏,他们继续搜捕奥斯曼突厥人贩卖到非洲和美洲做奴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