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节 美洲局势(2)

    第三百六十五节 美洲局势(2) (第2/3页)

族位于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切诺基族位于田纳西州、克里克族则覆盖佐治亚和阿拉巴马两个州。那些奴隶主为了土地,可以轻易说服他们控制的州政府派出军警驱赶这些印第安人。这些印第安人西迁的就必须进入中国领土范围。

    北方的肖尼族被驱赶,除了因为他们曾经跟美国对抗之外,也有美国需要五大湖区土地的原因。随着伊利运河在1825年的开通,五大湖区运输粮食出口欧洲的价格下降了十倍以上,大大改变了以前美国粮食跟俄国、普鲁士等国相比没有竞争力的状况,大量出口英国市场。粮食生产的广阔前景,刺激了五大湖区的农业生产,大量农场建立起来,而这些农场都是建立在肖尼族的领地上,不把他们赶走能成吗?

    因为一个土地问题,中国美洲地区不但跟美国南方的奴隶主势力,也跟美国北方的农业势力龃龉不断,这其实等于跟整个美国都有了冲突。

    否则至少南方的奴隶主不至于对作为自己最大客户的中国采取敌意。而现在的美国政府,可一直控制在南方人的手里。历史上,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美国南北战争前,林肯上台才打破了这种南方人垄断联邦权力的现状。这个历史上,南方州因为棉花贸易规模更大,人口更多,当然对美国政府的控制更有利。

    美国联邦政府的选举很特殊,叫做选举人团制,选民不是作为一个个个体进行直选,而是以州为一个选举人团,各个州在决定总统的票数上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支持谁的州更多,则谁当选,而不是支持谁的人更多谁当选。

    这会造成许多总统明明支持的直接人口数量更少,却能就任总统的情况,比如林肯就是这样就任的,支持他的人口只有百分之四十,但他却成功让北方比南方数量更多的州,都投了他的选票,因为北方州当时的数量超过南方,所以林肯成功当选。

    一般情况下,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州的数量跟人口数量是成比例的。南方吃亏就吃亏在奴隶不算人,尽管他们控制着政府,也只能让五个奴隶折合三个白人来进行计算,本来南方奴隶州人口就少,这样一打折,就更少了。所以蓄奴州的数量越来越少,北方却因为大量自由移民涌入西部,导致西部地区新成立的州数量越来越多,渐渐压到了南方,在议会代表和总统人选上,渐渐占据了上风。

    双方的权力争夺,甚至引起了南北方对外政策的割裂,美国打美墨战争的时候,北方是不支持的,站在一边看热闹。就是担心美国吞并了墨西哥州之后,会大大增加南方蓄奴州的数量,导致南方继续垄断和加强对美国联邦政府的控制。

    这几年棉花贸易的火爆,让南方人口增加很快,在总人口上已经跟北方相当,在州的数量上比北方更多,因此南方蓄奴州越来越多的要求废除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他们希望能够自由引进奴隶,因为通过加勒比海走私的成本实在是抬高了。

    可惜南北方这种内部冲突,皇太子没有利用到,而是一味的向整个美国施加压力。终于将美国彻底逼到了英国一边,两国达成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