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节 天子大点兵(1)

    第三百七十八节 天子大点兵(1) (第2/3页)

规辅兵军总计40个,总人数高达50万人以上。这50万人和30万战兵部队,都是可以随时出征的脱产軍队。

    但还有一些后备军,则是真正带有地方特色的民兵;保甲制度,从秦朝商鞅变法时代出现,到汉朝就开始废弛,主要是秦朝崇尚法家,汉朝前期奉行黄老,中期推崇儒道。汉代之后的朝代,多次反复。唐朝推行的府兵制度,将唐朝推向了盛世。这种府兵制度,中国人认为是传统的保甲制度,西方人认为是源自内压的部落兵制度。用土地来换取服役,然后随着国有土地资源的消耗殆尽,軍队也就开始衰弱。

    府兵衰落之后,大堂开始大量使用游牧雇佣兵,对一个君王来说,提拔在本地没有根基的外来人才作为心腹使用,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既能强化皇权,又可以应对外来挑战的效果。但相应的代价就是军队和国家、职业武士和普通民众之间,被完全割裂开来。自边区的藩镇陆续任用蕃将以及以佣兵为主力后,边区军队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集团,开始脱离皇权的控制独立运作。最后就出现了胡人将领安禄山叛乱,将盛唐的从云端拖入了深渊。

    西方有罗马人蛮族雇佣兵,最后大权旁落,罗马帝国被蛮族控制最后灭亡的惨剧,东方有盛唐依赖胡人军团,最后酿成安史之乱的苦果。周琅觉得,还是地方士兵更靠谱一些,推行完全的职业化軍队制度,对财政的压力太大。加上士兵脱产太多,对经济又有不利影响,少数正规军当然可以职业化,脱产化,但接受一定程度训练的后备兵员,还是不应该完全脱离生产。

    农业生产有一定的间歇性,闲忙之间十分清晰,每年都有相对固定的一段时间的空闲,其实十分适合集中起来进行训练。瑞士的雇佣兵之所以盛行一时,就是那些乡村农民在空闲时候,定期训练的结果。

    尽管这种寓兵于农的政策,很有可能让地方势力在軍队中影响力过大,从而形成抗衡皇权的力量,被古代中西帝王担忧不已,宁愿雇佣外族雇佣兵,也不肯放任地方势力做大,周琅也担心,但考虑到现代社会已经不是古代,正规兵的战斗力足以弹压这些仅仅被当作后备兵员的民兵。

    另外一种考量,则带有鲜明的理想色彩,那就是周琅觉得,一个制度,即便有漏洞和弊端,在早期往往也表现不出来,府兵制不也强盛一时;往坏的一方面想,假如他的王朝真的有朝一日开始腐朽,那么让中国社会内部的武装力量取而代之,也比让外敌入寇来的要好。天下没有永恒的王朝,假如注定灭亡,在被农民起义推翻和异族入主中原之间,周琅宁愿选择农民起义重建秩序,在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取而代之之间,周琅又宁可被地方豪强取代,因为地方豪强相比农民起义,往往更加节制一些,不会杀戮过重。

    当然这种制度,也只是在现行社会现状下设计出来,是基于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情,一旦城市人口开始占据优势,这套制度必须改变,但周琅恐怕是看不到了。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工业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