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节 国大生骄

    第三百八十一节 国大生骄 (第2/3页)

一个傀儡。在后党势力居内,中国政治军事等全面威慑在外,经济文化这些年已经把朝鲜渗透的千疮百孔。

    最近二十年,朝鲜国经济问题严重,市场上充斥着中国商品,传统手工业直接被摧毁,贵金属大量流失,国内金融秩序混乱。爆发了数十次农民起义,最严重的一次,汉城都被农民军围困,朝鲜国王和王后携带一群权臣,慌乱之下乘船来到中国避难。

    周琅派兵镇压了朝鲜叛乱之后,派去了一些经济领域的专家,重新设计朝鲜经济模式。

    中国大军坐镇,后党权势滔天,中国经济渗透,内外力量相互作用,开始重塑朝鲜的经济。

    中国金融专家帮朝鲜建立了国家银行,以中国公行的银行券作为储备,发行纸币。谨慎的货币制度建立起来。同时从过去之引入中国商品,转向引入中国资本。

    中国北方地区的木材需求旺盛,乾隆时期盗伐的商人连木兰围场的树林都敢盗伐,可见木材业的利润如何了。

    朝鲜多山,有的是老林子,中国木材商人到来后,大量雇佣朝鲜人钻山伐木。砍光树木之后,政府组织老百姓就地种植高丽参。同时全面开放矿产,朝鲜开矿限制比中国少,因此开矿相对多一些,清朝时候就有上百处矿山在开采。

    现在则更多了,小矿朝鲜人自己可以开发,大矿则需要引入新的机器设备,要么官办,要么承包给中国矿主,后来则是矿业公司。朝鲜的银矿、铜矿率先进入鼎盛时期,因为这两种矿产早在清朝时期,就开始大规模开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资金之后,发展更加迅猛。

    后来随着中国工业的蒸汽化,朝鲜的煤炭和铁矿也开始大规模开采,这时候中国的矿业公司也开始纷纷涌现,他们的资金实力和技术能力直接让朝鲜的技术提升了一个层次。

    朝鲜本国的商业资本随着政府限制的解除,也爆发了活力,朝鲜人利用木材业发展的良机,大量生产原本就在中国颇有名声的高丽纸,渔民向中国出口海产品。

    在熬过了反复农民起义、朝鲜官府和中国軍队镇压的十年后,朝鲜经济模式基本上完成了转型,从过去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形态,过渡到大商业资本引领,中小商业资本补充的商业时代,对于一个人口几百万的小国来说,少数几个大型产业就足以改善经济了。

    朝鲜跟中国的贸易也日趋平衡,官府财政开始稳定,百姓收入大幅度提高,社会变得安定,朝鲜文人又开始宣扬他们进入了盛世,自诩与中国无二,极其鄙视落后的日本人。

    但朝鲜的经济开始严重依赖中国,他们的经济体系,其实已经全面殖民地化。农业生产高度经济作物化,国土几乎都用来种植中国需要的黄麻,是中国第一大麻原料供应国。

    朝鲜的粮食,几乎都依赖进口,主要是就近从中国东北进口。朝鲜过半人口开始食用面食,大米少部分是传入东北不久的东北大米,大部分是中国商人从南洋转口的大米。

    跟朝鲜类似的还有安南国,阮氏也没少给周琅送越南女子,跟朝鲜不同的是,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