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节 第一步才刚开始

    第三百九十一节 第一步才刚开始 (第2/3页)

满清吧,所以他们无法拉拢到这个很值得拉拢的盟友。

    反倒是中国有可能会承诺将高加索以北土地交给满清,拉拢他们对俄作战,那样的话,问题就很严重了。俄国必须防备这一切,防备的办法不是向边境地区驻军,而是在跟中国的战争中保持胜利,一旦中国軍队开始反攻,让满清觉得俄国有失败的可能,这些鞑靼人肯定不介意从俄罗斯帝国身上咬一口狠得。

    1838年夏季终于过去了,11月之后,鄂毕河就开始结冰,冰面又还没有坚固到可以通行,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中国軍队在西伯利亚的攻势都必须停止了。

    这对俄国是一个有利的时机,他们可以抽调一部分鄂毕河流域驻军,参与哈萨克丘陵之战,只要突破这道低矮的丘陵防线,将中国人逼退到天山以东地区,就是一个重要的胜利,足以打消一些心怀不轨的势力的觊觎,同时也许中国人就会接受和谈。

    沙皇已经开始考虑,不再坚持要求得到哈萨克了,他愿意跟中国人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中国軍队退出西伯利亚,俄国愿意退出哈萨克,这场仗就当白打了,几十万俄国人就当白死了。

    可是俄国人可以白死,中国人却不能白死;沙皇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弱者确实可以任性的拔刀,但能否收的回去,却要看强者的态度。弱者可以发动战争,但结束战争的,则总是强者。

    沙皇也不了解,中国是一个求稳的国家,战争从来不是目的,战争从来都是为了和平,战争从来都是被动的接受,所以中国人对战争的态度,一直都是希望一劳永逸的解决威胁;而欧洲人对战争习以为常,总把战争当成一种解决外交纠纷的正常工具。他们对战争的理解还处在中国战国时期,“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时代,中国却将战争看作是统一或者灭亡的终极状态。

    只要是中国政权有意识去打的战争,除了草原民族难以预测的南下劫掠,往往也就是在开国时期的统一之战,和灭国时期的垂死挣扎时刻才会出现。

    两种不同的对于战争的思想,决定了两国对战争的不同处置方式,俄国最大的目的是割地,中国最低的图谋却是灭国。

    俄国以为是一场短期战争,一场几场战役和大会战就能结束的战争;中国却将其看作是一场生死存亡的竞逐,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所以当沙皇拼命聚集力量,希望打一场决战的时候,中国人却才刚刚开始接受战争才刚刚开始的现实。

    官府告诉民间,这次战争是要一劳永逸解决俄国的边患,中国老百姓就明白这场仗才刚刚开始,跟以前那些短期战争不一样,他们的心态开始转变。不再执着于边境地区的一两场战斗的胜负,而开始做长期准备。粮食价格开始不断上升,因为老百姓开始备战备荒了,他们本能的想让自家的米缸里装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