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节 卖队友的传统

    第四百零五节 卖队友的传统 (第2/3页)

亡的强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俄军竟然也从鄂木斯克抽调了大量兵力。

    显然丢失了奥伦堡之后,俄国在从各个方向抽调兵力,此时已经失去了退路意义的鄂木斯克的重要性大大下降,所以抽调这里的兵力很有必要。

    但攻占鄂木斯克之后,哈萨克地区的軍队,物资,运输船舶可以直接支援宋荣贵了。

    此时宋荣贵在奥伦堡已经苦撑了一个月,为了用最少的兵力守住这里,他这个总兵亲自作战奥伦堡,这是赌上了自己的性命了。现在他的行动终于收到了回报,大量物资开始进入奥伦堡,半个月之内,这里增加了二十万軍队,都是从哈萨克撤下来的主力部队,让宋荣贵的压力大大减轻。

    打通鄂木斯克之后,杨克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已经向周琅坦白了这一切操作都是他的主意,他希望皇帝不要追究把自己作为赌注压在奥伦堡的宋荣贵的责任,杨克主动表示,他愿意承担失败的一切后果。

    但皇帝并没有表态,似乎把这件事忘记了,一次也没有提过。

    事实上周琅已经猜到了七八分,杨克说出来后,他心里还是不满意的。他不是军人,围歼敌人重兵确实是一种让人激动的功绩,可他是一个皇帝。原本明明能通过最保险的方式,正面慢慢挤压过去,最后无惊无险的打赢这场战争,但指挥官却选择了这种有可能大败亏输的作战方法,把国家的命运都赌上去,皇帝怎么可能高兴。

    但他的内心也很矛盾,军人太有激情了不是好事,可军人没有进取心也很危险。军人有自己的理想,这是人之常情,可大胆到把自己建功立业的野心绑架了整个国家的程度,就太危险了,历史上许多大帝国都因为这样的情况,最后崩溃。德国人如果有理智的话,能不去进攻苏联,或者在先解决了英国之后,用整个欧洲的资源去打苏联,也许二战的结果就不一定。如果日本军人有理智的话,不发动侵华战争,或者在二战爆发前跟国民政府议和,那么他们将保住整个东北、朝鲜甚至蒙古的国土,稳定经营数十年,日本毫无疑问会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如果军人失去了进取心,开始执着于官位、财帛和享乐,就好像中国无数朝代一样,明明国力最强,明明最为富庶,明明兵力最多,却一次一次被外敌打爆,相比军人自行其是的野心,也许军事疲敝对中国的危害更大。

    做一个长期设想,以中国的国力,以完成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军人如果好战,发动一次次战争的话,最倒霉的应该不可能是中国自己,而是中国的敌人。

    现在杨克向周琅坦白了一切,周琅能怎么办?就像几十年前那样,赵文等老一代军官,明明不符合周琅的设计,可当他们打垮俄国的时候,明明没有政治意义,周琅还得咬着牙给他们加官进爵。

    这样一场大胜后,周琅不可能像秦昭襄王那样,把白起刺死。他做不到,如今的民情也不允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