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节 俄国套上了绞索

    第四百三十九节 俄国套上了绞索 (第3/3页)

士正遭到侵略等等,反倒是引起了普鲁士的民族主义对俄国的仇恨。

    正在召开的国民会议,也开始讨论战争问题,两派发生了争吵,有的认为应该继续制定宪法约束国王和軍队的权力,有的认为,应该暂缓制宪,让国王启动动员程序,抵抗外敌。

    国民会议的分裂,影响到了起义者的团结,普鲁士国王迅速调动軍队,奔赴前线。十万俄军还吓不倒他。

    十万德军跟俄军在波兰西部爆发了激战,这次俄军被击退,退往华沙。沙皇还不死心,命令从国内动员三十万軍队,他一定能够要迫使普鲁士放弃华沙。同时让俄国领事,询问英国和中国的态度,关于华沙的态度。

    德军的胜利鼓舞了民心,国民议会选举的进程却极为缓慢,失去耐心的柏林的下层阶级再次涌向街头,游示行威。许多原本希望进行适当政治改革的温和派见此情景,开始不再支持革命,期望国王和军队能够恢复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

    国王看到革命力量的减弱,迅速调动軍队,进入柏林镇压了小部分民众的抵抗,普鲁士革命结束了。各地都没有相应柏林的起义,秩序稳定,更增强了普鲁士国王的信心。如果连一个几年前刚刚损失数百万有生力量的俄国都惧怕,那就不是军国主义国家了。

    普鲁士的强硬态度,让英国感到忧虑,俄普两国如果爆发大战,在如今这样的局势下,很难预料事态发展。

    俄国领事分别试探英国和中国对他们占领华沙的态度,英国和中国也在紧急沟通,中国表示可以支持俄国占领华沙,建立一个以华沙为首都的波兰。英国人则认为,现在波兰王国也是以华沙为首都的,普鲁士的态度也很合理。

    两国一番商议,中国答应向俄国施压,英国答应向普鲁士施压,将华沙一分为二,这是一个横跨维斯瓦河的城市,干脆就以河流为界,各占半个华沙。

    跟英国达成协议之后,周琅暗叹,俄国终于把给他们准备的绞索套到了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