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节 拿破仑要回法国

    第四百五十九节 拿破仑要回法国 (第2/3页)

过跟普鲁士的矛盾,为之后普鲁士排挤奥地利铺路。

    可现在国王的外交成果,却将普鲁士放在了替奥地利承担俄国压力的第一线,将来奥地利跟普鲁士开战,没准俄国会加入奥地利一方。

    俾斯麦尝试说服外交大臣,但外交大臣不为所动,因为跟奥地利的外交条款,正是他主持签订的,他不可能反对自己,他认为这是一重大外交成果。

    外交大臣反而希望俾斯麦多考虑一下法国的问题,法国最近发生的事情,把各国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从贵族到平民都在考虑法国问题。

    因为法国人在试图让拿破仑家族在法国复辟。

    前年(1845年)秋,法国爆发了革命,之后奥尔良王朝被推翻,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次年,拿破仑的侄子,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的次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潜回法国,他取得了资产阶级的新任,加入了制宪会议,成为议员。

    拿破仑这个侄子,跟拿破仑家族其他成员不一样,他是一个活跃的政治人物。一直不甘于平淡,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他随母移居瑞士,在这里读了军校,后成为炮兵军官。但之后一直热心参与政治,他支持意大利烧炭党运动,并参与罗马地区起义。1836年他在斯特拉斯堡发动军队暴动,反对七月王朝,失败后被流放到巴西、美国。不久回到欧洲,1839年留居英国。1840年在布洛涅再次冒险发起暴动,被判终身监禁。革命期间,他趁机越狱,逃到了英国。

    确认革命胜利后,他再次回国,成为了议员,加入制宪会议,参与制定法国宪法。

    法国临时政府,很快通过了宪法,法国确认了男性成年公民具有普选权,这绝对具有革命性,和理想主义的民主性。因为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即便是议会制最成熟的英国,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选举权。几乎所有议会制国家,都对选举权有明确的财产要求,比如英国选民只占人口总数的大约2%,工人阶级是被排斥在外的。

    这些观念是受到普遍认可的,他们都认为,“一个只向国家贡献了一分钱的人,不应该与那些贡献了成千上万的人享有同样的权力和影响力”,这显然是一种以财产决定权力的观念,是资产阶级的观念,比“一个天生高贵的人不应该与天生卑贱的人享有同样的权力和影响力”的贵族观念进步,但依然没有考虑过穷人。

    连美国也在执行这种政策,不过在个别州已经放弃了财产原则,比如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等等,他们的男性成年公民有半数拥有选举权,只要有合法纳税登基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力。

    法国人一步到位,引领了潮流,但造成了一个让人担忧的后果。

    那就是拿破仑的影响力问题。毫无疑问,在中下层人群中,拿破仑的威望无与伦比。哪怕拿破仑发动的一次次战争,穷人是最大的受害者,但不妨他们就是支持拿破仑。穷人在历史上向来支持强权,而权贵和中产阶层是支持平权的,这是一个历史现象。有人说,穷人更需要一个强大的权力保证财富向他们平等的分配,就好比在美国越是穷的州,就越是支持组建强力的联邦,越是富裕的州,则越是希望州权扩大,甚至希望独立。因为穷州,能从联邦财政中得到更大的补助,而这些补助则都是来自富裕州的税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