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节 英国态度的转变

    第四百六十四节 英国态度的转变 (第2/3页)

让王孙夫妇管理两个相隔万里之遥的国土,在行政上十分不便。但也愿意考虑俄国设立缓冲国的建议,但必须由中国派遣皇室成员,中国认为这里并不存在争议,两国政府间本就达成了协议,只是因为沙皇的原因,才没有确定。中国在这里享有完全独立自主的管辖权。

    谈判短时间内无法达成一致,加上国内战争已经开始,茹科夫斯基让其他人接替他进行谈判,他本人迅速回国,俄国軍队已经开赴前线,战斗已经打响。而且战况出现了不利于俄国的情况,普鲁士軍队调动迅速,战争开始后一个星期就度过维斯瓦河,包围了华沙。奥地利军队则主要从南路进攻,他们从黑海沿岸攻入了乌克兰。

    同时奥斯曼帝国突然宣布,他们跟普奥结盟,向俄国宣战。奥斯曼大军从克里米亚半岛出击,沿第聂伯河进军。奥斯曼海军与奥地利海军联合在黑海方向,向俄国黑海舰队发起攻击。

    战争全面展开。

    虽然局面看似被动,但主要是俄国的领土太大,调动又向来不是俄国的长项,俄国人并没有将初期帝国的行动看作不利局面,而是在加紧动员軍队,战前俄国的三十万常备军,显然不足以应付这场战争。

    沙皇的参谋部认为至少应该动员一百万以上的軍队,从中古逐步遣返的战俘,成为一支不需要动员的现役部队。他们不但年龄合适,而且过去的就是成建制的部队,尽管战争中被俘,可大都经历过数年战争,战斗经验丰富,军官和士兵甚至都是现成的,拿起武器就能战斗。

    因此从中国遣返的俘虏,迅速被武装起来,奔赴前线。这些可怜的人儿,刚刚摆脱了苦役,就又进入了地狱。

    俘虏主要被派去了南线,用来跟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軍队作战,俄军的战术是,先集中主要兵力打垮相对比较弱的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然后集中主力跟顽强的普鲁士决战。

    敢于做出这个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俄国海军在黑海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在跟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联合海军作战中取得了完胜,基本上歼灭了两国舰队。

    俄国的国力加上军国化的背景,让俄国人的軍队建设向来很重视,上次战争中,俄国的黑海舰队基本上覆灭,但之后俄国迅速重建了海军,而且他们利用了最新技术,在黑海组建了一支以八艘5000到6000吨级的铁甲舰为核心的舰队,在波罗的海俄国海军舰队更是多达20艘铁甲舰,单论规模在欧洲仅次于英法。

    取得黑海制海权之后,俄国人认为,配合陆军,他们将可以向敌人境内发动反攻。一方面他们要先解决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奥斯曼軍队,一方面向多瑙河下游进发,甚至最后向巴尔干地区进发,这一路他们早就熟悉了,历史上跟奥斯曼帝国打了多少回了,不出意外,俄国将再一次取胜。

    大的意外没有,只是俄军竟然一时之间无法攻破奥斯曼軍队的克里米亚防线,但却成功的将奥地利軍队赶出了乌克兰,战线推进到了摩尔多瓦公国境内。在波兰战线上,跟普鲁士軍队的华沙战役还在进行,双方都不断加强兵力,普军包围华沙的兵力已经达到了四十万,俄军增援波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