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节 铁甲巨舰

    第五百六十七节 铁甲巨舰 (第3/3页)

提高军费支出。

    提到军费支出,终于说服了议会,尤其是兵部虚头巴脑的告诉议会说,一旦有英国人的支持,日本足以组建百万大军,中国就需要保留相当的力量,现在不肯出动十万人帮助日本幕府,将来就需要用百万大军来防备日本。这笔账议会还是会算的。

    于是议会批准可以兵部动用十万軍队援助幕府,同时海军提供相应配合的经费预算。

    至此,一切都是在议会和官僚机构的相互博弈下推动的进程,周琅没有动员皇权干涉。因为此时还没有紧急到需要他动用力量,哪怕只是影响力甚至表态的程度。

    议会批准预算,兵部拟定计划,最后还是要皇帝批准。

    这就是流程,皇帝依然是三军统帅,可以是名义上的,也可以是实质上的。如果皇帝总是随意批准,那么就流于形式,就好像英国君主那样,渐渐形成只有签字同意的传统,如果皇帝总提出意见,那么就是实质上的,因为皇帝对軍队的行动始终有决策权。

    兵部尚书将水师陆师拟定的联合作战计划拿到皇帝面前,向皇帝奏明,然后希望得到皇帝的批准。

    这时候皇帝才发话了:“水师只是从属吗?议会不是批准可以动用水师全面配合陆师作战吗?”

    兵部尚书点头:“是的,陛下。所以我们决定由水师护航运送十万马步兵赶赴大阪,在倒幕派軍队攻打这里之前,完成布防。水师之后会保护后勤物资的运输。”

    周琅质疑道:“只是维持物资运输?为什么不配合封锁倒幕派海岸呢?阻断英国对他们的援助!”

    兵部尚书解释道:“这个方案水师提出过,但理藩院认为不妥。这并不符合国际公法,我们跟日本没有开战,非交战国没有足够的法理封锁对方的海岸线。除非我们向日本宣战,但我们是去援助的。”

    周琅笑道:“国际公法吗?任何国际规矩、惯例,都是国家行为形成的传统。这不能说违反国际法,只能说没有先例,我们就创造一个先例。动用水师是最省事的,甚至不需要向日本派兵!”

    兵部尚书疑惑道:“不派兵?如何阻挡叛军?”

    周琅笑道:“派十艘主力铁甲舰进入大阪,派三十艘巡洋铁甲舰封锁关西大名,让领事斡旋一下。让倒幕派见好就收,否则后果自负。”

    兵部尚书疑惑:“他们会接受吗?现在他们的形势正好。”

    周琅道:“会的。他们是日本人!”

    再给日本来一次黑船来潮吗,周琅觉得这很好,之后幕府会持续衰落,变成一个傀儡。西南、东北强藩形成分裂势力,中北越前、越后、加贺等地也因为跟幕府领地相隔着崇山峻岭,且随着铜矿等资源的开发,而渐生分离倾向。

    这样的日本是中国需要的。

    而要制造这样的日本,最省事的的办法,就是派铁甲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