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节 情势逆转的太快

    第五百六十九节 情势逆转的太快 (第3/3页)

事做个见证,也就等于得到了中国的保证。

    此时跟毛利敬亲一样感到情势变化太快的,还有一个英国人哈德尔,他是一个爱尔兰人,但却是终于英王的爱尔兰贵族,他信仰新教,在三一学院毕业,在东印度公司服务过,对东方文化颇为了解。

    是他成功的跟日本的地方势力建立了关系,也是他,成功的说服英国政府支持日本的地方势力,还是他,成功的让日本的地方势力跟英国达成了协议,签署外交条约。

    当长州藩兴兵之后,形势一片大好,哈德尔迅速从印度赶到日本,跟在毛利敬亲身边,他希望毛利尽快履行承诺,跟英国建立外交关系,英国愿意承认毛利家族对日本的控制,当然前提都是毛利家能够打进京都。

    眼看着毛利軍队逼近京都,幕府軍队一触即溃,哈德尔以为不出一月,他就能成功的在中国势力腹心位置,建立一个抗中基地。

    可谁能知道,当他早上刚刚从日本艺伎柔软的肚皮上醒来,突然就被通知要求离开。

    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经过很长时间的沟通后才知道,是他们的主人不想让人以为自己通夷。

    哈德尔瞬间沮丧起来,他知道他又一次碰到了那道无形的壁垒。

    很多年他都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东亚国家,一旦跟西方国家正常交流,就会遭人诟病,首先就是他们本国的知识精英会反对,警示君主,接着跟西方人接触的本国人会被严惩,西方人被驱逐是好的,擅自进入这些国家,甚至有生命危险。

    这种文化上的排斥,形成了一道壁垒,这道壁垒并不是中国人主动去构造的,但哈德尔发现,中国人在外交领域大肆加强这道壁垒,让西方跟东亚国家很难建立正常关系,让英国无法利用东亚国家之间的矛盾来反对中国。

    勾结夷人是罪孽,这种观念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让哈德尔最不理解的是,中国人自己都在跟西方通商,可却在东亚其他国家维护封闭。中国人跟西方通商,没有被认为勾结夷人,可一旦那些小国跟西方通商,马上就先被他们本国的知识精英扣上一个通夷的帽子。中国之所以不会被扣上这顶帽子,源于中国是东亚文化中心,谁通夷,他们都不会通夷,这是一种文化霸权。是历史形成的,谁也无法改变,哈德尔恼恨的是,中国人滥用了这种文化霸权。

    连朝鲜、越南这些统一的独立国家,都不敢背上这顶帽子,更何况日本这种四分五裂的国家里的诸侯。

    哈德尔知道自己的外交行为再一次失败了,他现在想得,已经不是力挽狂澜,再次支持长州藩夺取政权,然后成为英国对抗中国的棋子,他现在想的,更多的是赶紧降低损失,收回英国政府在长州藩身上的投资。

    那些援助给长州藩的军火,可都是按照低息贷款的形势给他们的,这些钱必须追回来,因为这笔钱高达三百万英镑,不追回来,这个账平不了,首相都得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