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节 意外因素

    第六百二十五节 意外因素 (第2/3页)

可错失这次机会,希腊也将很难找到继续扩张的机会。

    另外几次战争中,希腊都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次战争中,如果光是帮瓦拉几亚夺取领土,帮保加利亚夺取领土,希腊会更加不满,会认为在巴尔干帝国中,希腊一直在吃亏。为了政治平衡,周成功必须让希腊有所得,所以爱奥尼亚群岛是一个收获,阿尔巴尼亚是另一个收获。但仅仅是一个爱奥尼亚群岛,不足以让希腊为这次战争全力以赴,所以加上了一个阿尔巴尼亚。

    这样为了保住阿尔巴尼亚这块相对广大的领土,希腊王国一定会权力支持这次战争,巴尔干帝国三大王国中,希腊的经济实力一直是最强的,希腊的工业化也是发展最快的。

    这些年希腊工业区依然主要是雅典区周边,国王直属领地,但在萨塞洛尼基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也开始形成工业中心。保加利亚和瓦拉几亚的农业发展很快,工业发展一直缓慢。他们即缺乏希腊的区位优势,又缺乏可以开发的丰富矿藏,瓦拉几亚的石油资源还算可以,但却在黑海石油的打击下,无利可图。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资源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从现象上来看,凡是工业发展快速的国家,都是资源丰富,尤其是煤铁资源丰富的国家,对比法国和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后来者居上,并不是德国人比法国人更优秀,而是德国的煤铁资源比法国更优越。其他方面对比,不管是教育水平,商业文化上,法国跟德国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另一个例子,比利时和荷兰对比,比利时工业发展迅速,工业化程度在欧洲最高,紧随英国之后迅速完成了工业化,而此时法德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跟比利时相比,荷兰人无论是在教育水平上,还是商业文化上,其实都更占优势,但荷兰就是没有比利时丰富的煤铁矿藏,所以荷兰在工业化上输给了比利时。

    当然煤铁资源不是工业化的全部,通过人的努力,也是可以工业化的。但先天上就输给了那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等进步,都是需要物质积累的,如果本国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就只能通过贸易和交换来得到这些资源。换句话说,就是要靠本国的人民劳动,进口原料,出口制成品,留下微薄的加工费,这笔加工费不但要维持工人的生活,还要进口大量资源用于本国的建设,完全靠劳动来发展过来,那种艰辛难以想象。

    巴尔干三国面对的就是这种情况,三国都缺乏丰富的煤铁资源,而煤铁资源是工业化的基础,修建铁路必须进口钢材,建设工厂必须进口钢铁,否则就没有铁路网,就没有机器设备。三国中各国民众的文化相近,对劳动的态度相近,自然而然的只能是区位优势更好的希腊,占尽了发展工业的全部资源,帝国的工商业资本向希腊流入,支持希腊继续快速进行工业化的同时,也就挤压了其他两国的发展资金。

    不过希腊的工业化水平也很有限,在欧洲也就跟意大利水平差不多,跟工业强国相比,差了一个档次。不是希腊人不努力,还是条件使然。

    论努力程度,希腊人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