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节 持久战和消耗战

    第六百四十七节 持久战和消耗战 (第3/3页)

一直在对付法军后备军,年轻人和老年人组成的軍队。

    而波军训练、装备水平都在仓促武装起来的法军之上,战术素养上更是不知高了多少,指挥上,也优于法军,因此一路势如破竹,这时候却遇到了硬茬,法军死守不退。

    一个月之间,从沙隆到巴黎之间,法军沿河、沿铁路构筑防御工事,铁路被炸断了,但河流还在,波军多次突进到河对岸,又多次被法军击退。

    法军的战损一直高于波军,但他们胜利了,因为他们成功的守住了防线。但付出的代价十分高昂,先后出动80人次的兵力,损失高达25万人。

    此时经过初期的混乱之后,凡尔登防线也已经稳固,开始从前线抽调兵力,回援沙隆,此时波军后撤了,如果不后撤,他们将面对凡尔登与沙隆守军的两面夹击。

    可这一撤退,让毛奇明白,战争开始转入持久战和消耗战了,这样的战争,不是毛奇想要的,因为这样的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毛奇将自己的意见传回国内,希望皇帝和内阁考虑这一因素,毛奇表示,通过单纯的战争手段,已经不可能摧毁法国了,如果要避免更大的损失,应该考虑和谈解决争端。毛奇表示,他可以在谈判期间,给巴黎施压,但仅此而已,攻占法国首都的计划已经失败,围歼法军主力的计划同样失败了,继续打下去,只会无谓消耗德国和法国双方的鲜血,将没有任何战略利益。

    连毛奇都这样说了,以他的威望,这几乎就是定案,德国内阁毫不怀疑,战争手段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要么选择进入消耗战,要么就只能和谈了。德国通过了尚未断交,但关系已经到了破裂边缘的英国,传达了德国可以接受谈判的态度。

    德国认为他们依然占有优势,因此可以提出一些符合自己利益的要求,而且德国认为这要求一点都不过分,因为他们只是要求让西班牙卡洛斯政权独立建国,不谋求割占一寸法国土地,也答应英国,会保证比利时的独立,第一时间撤出比利时。

    但法国人拒绝了,因为他们刚刚打赢了一场大会战,将德军(波军)的进攻击退,乐观的法国舆论甚至认为法国反攻的时机到了,接下来不但要全面击退德军,而且要收回失地。在这种乐观态度下,法国政府不敢答应任何让法国人民感到屈辱的条件。

    而且法国打这场仗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法国陷入德国势力的两面夹击之下,因此法国不能接受法国西部边境上有一个对法国充满敌意,跟法国有领土争端的新国家出现。

    法国明确表示,拒绝德国的条件,甚至在前线稳定,后备军建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法军再一次跨过了比利牛斯山脉,攻入了卡洛斯派势力范围。因为法国人希望,能尽快联合西班牙政府军,打破西班牙内战的僵局,将卡洛斯政权消灭之后,德国就没有了继续战争的理由,到时候不管是继续战争,还是进行谈判,法国都将占据主动。

    法国不但拒绝了德国的谈判条件,而且还派兵再次侵入了卡洛斯派领土,这被德国人视作挑衅,德国彻底愤怒了。

    此时什么都顾不得了,速战速决也好,持久战消耗战也罢,都不得不全力以赴打下去,德国开始进行第二次动员,这一次德国跟法国一样,宣布五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的所有男性公民,全部进入軍队服役。

    德国人口比法国多,而且由于这些年增长快速,人口相对年轻化,因此他们能动员的士兵占人口比例更大,4200万德国人口,足可以动员700軍队,加上波兰的两百万軍队,以及波兰还有两百万的动员潜力,德国可以武装起来上千万軍队。

    但问题是,如此庞大的軍队数量,即便是德国的工业能力,短时间内也不可能为部队配齐武器。

    于是国际军火商的狂欢,彻底爆发了,之前他们向西班牙内战提供武器,只是开胃菜,现在向欧洲两个最强大的陆军强国提供武器,才是真正的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