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节 印度局势(1)

    第六百七十六节 印度局势(1) (第2/3页)

易发生饥荒,因为粮食总量是有限的,储备粮食很少,战争中饥荒自然而然的爆发了。饥荒引起了大规模的叛乱,到处都是抢粮食的饥民队伍,他们没有目的性,眼里只有粮食,谁有粮食他们就跟谁作战,不管是英军还是中国运输队,都会遭到他们的攻击。

    前线战场并没有什么难度,在绝对优势兵力下,公司印度軍队的训练水平、装备水平跟英军相当,甚至更好,而作战意志上,更是远高于佣兵性质的英印軍队,结果突破之后,长驱直入。

    在北方平原地区,突破了恒河防线。在其他方向,从海上进行了登陆作战,加尔各答、孟买这样的大城市不容易登陆,可是一些小城市还是很容易攻占的。比如东南沿海的本地治里,这里是法国殖民地,但法国人早就失去为了保卫这里投入的动机。这里历史上多次被因国人攻占,是英国考虑到平衡问题,才将其归还法国的,只是一个基地而已,不可能向内陆扩张。因此法国人也不投入军事,武装力量只局限于维护治安。

    这次法国也参战了,结果中国海军迅速攻占了这里,法国人没有进行激烈的抵抗,一来是知道打不过,二来中法关系一向不错,中国商船停靠这里的次数很多,一些中国商业势力跟当地政府关系良好,于是法国人少做抵抗就投降了。

    西海岸的科欽也是如此攻占的。

    由于遍地叛乱,印度的问题,已经不是谁能占领这里,而是谁能养得起印度人。

    谁都养不起两亿印度人,只能印度人自己养活自己,相比英军占领区,中国占领区的情况要好很多,因为中国占领区可以迅速跟外界恢复联系,大量粮食输送到这里,当地物产出口出去。可是占领军的压力还是很大,需要稳定秩序,恢复经济体系。

    英印军的情况也不好过,军粮当然是能够保证的,可平民陷入饥荒后,越来越多的反抗力量出现,有许多民族主义者趁机组织軍队,导致英国能用来作战的部队越来越少。好在非洲公司的武装同样陷入治安战中,无法全力进攻,否则英军很难坚持。

    饥荒是开战后第二个月开始的,第三个月起,就大范围蔓延开来。

    这导致印度战场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牵扯到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方面面。

    軍队解决这个问题是欠缺经验的。

    皇太子派了自己的长子,周固去这里坐镇,采用政治、军事相结合的手段。

    周固相比弟弟周淳,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但他是嫡长孙,受到重点培养,学识上是没有问题的。经验上也不欠缺,作为嫡孙,就像当年培养他父亲一样。除了在国内地方任职之外,他还在国外有任职经验。

    最大的经验正是在印度周边地区,三十年前,他弟弟周淳大婚,阿萨姆王国被作为彩礼交给了他与俄国公主。阿萨姆南方的效果曼尼普尔王国,则由周固一直管理,他以摄政的身份在这里进行了二十多年的持续执政。

    曼尼普尔同样是一个以东亚人种为主的国家,当然血统中必然夹杂了一些印度成分,但从外貌上看,明显跟缅甸人相似。当地传说中,古代中国齐朝国王与中亚王朝公主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