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节 埃及参战

    第六百八十三节 埃及参战 (第2/3页)

来,但如果有一个西北欧的基地,就应该没问题了。况且,只要仗打赢了,利益一定会滚滚而来,损失的会十倍百倍的补回来。欧洲公司的股东们不相信,埃及那么个小国家,真能把运河玩转。没准过不了几年,他们自己就主动要把运河还回来。

    再说了,虽然各大公司都已经大到不能倒的地步,可真逼急了朝廷,就是中止授权,你也只能解散。

    所以欧洲公司是没有选择权的。

    埃及那边就更没问题了,只要运河回到手里,这就是巨大的胜利,政治、经济上的双重胜利,伊斯梅尔可以在民族主义压力下狠狠缓一口气。

    另外中国连运河都可以交出来,这意味着他们诚意是很大的,而且运河一旦到了埃及手里,中国同样也不敢像普奥对待奥斯曼帝国那样,如同一块抹布一样,用完就扔了。英法要防止中国重新控制运河,会姑息埃及,中国同样也要防止埃及倒向英法,不会过于紧逼。

    埃及的国际地位会得到逆转一般的改变,从人人踩,变成人人拉。

    而且一旦战胜了英法,收回英法资产,终结英法外债,这会让埃及财政彻底改观。说白了,这些年埃及的建设,多亏了这些外债。只是他心急了一些,又是建城市,又是修港口,财政上草率了一些,才让埃及陷入被人经济控制的地步。

    但直接跟英法宣战,伊斯梅尔还是有些担忧。

    所以伊斯梅尔不愿意背负挑起战争的名义,他先是向英法领事提出要求,表示埃及担忧战争会影响到埃及,因此要在战争期间将两国在埃及的资产暂时收归政府管理,其中包括铁路、港口等可能被战争所利用的资产。

    英法领事当然大肆反对,伊斯梅尔表示,他的决定不能改变,他是为了埃及。

    于是强行宣布冻结英法资产,勒令英法公司将铁路运营权交给埃及政府。

    同时在埃及国内造势,一方面表达他是被迫这么做的,另一方面给自己歌功颂德,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敢于向列强说不的雄主。

    英法坚决抵制,伊斯梅尔发表演讲,强调埃及决不妥协,不惜一战。

    因埃及要将英法资产收归国有的举动,引起了严重的外交冲突,在埃及国内,民族主义者们高呼伊斯梅尔万岁,高呼哈拉发万岁,于是就有“组织”私自控制了火车站,铁路共公司总部,宣布铁路被他们收回了。

    这些组织是现实存在的,至于有没有得到背后势力的支持,那就不得而知了。

    埃及各地的激进势力,纷纷采取了控制火车站,夺取矿山,占领港口码头的诸多行动。

    英法提出了强硬抗议,但战争中,他们无力向埃及派遣軍队,英国海军连马耳他都不敢出呢。

    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埃及的资产,就这么沦陷在埃及民族运动之中,这时候英法领事已经明白了一些事情,他们开始做最后的补救,他们愿意暂时搁置资产问题,要求埃及政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