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家书

    第十六章 家书 (第2/3页)

用墨极为淡雅,瞧着古拙自然。

    名家传世之作,大约千金难求,却被陶超然随随意意挂在墙壁,陶灼华不由多瞧了几眼,对陶家的家资有了些新的认识。

    一面面高大的书柜贴近墙壁伫立,柜顶几乎与承尘相接,全是码放得整整齐齐的古籍线书。一些珍贵的孤本则锁入下头的抽屏,连同陶超然附庸风雅收藏的棋谱、琴谱,林林总总归置了一堆。

    通往二楼的楼梯散发着松木清洌的香气,楼梯口摆着两只错落有致的紫檀木高腰束腿花架,几株洁白的文殊兰次第开放,素若秋惠披霜。

    陶灼华轻挽了披帛,软底的青缎绣花鞋踩在铺着墨绿毡毯的木梯上,一时寂然无声,越发显得书阁里静谧无比。

    平日惯用的紫檀木雕花书桌上收拾得干净整齐,铺着洁白的雪浪纸,拿紫檀木嵌银的镇尺压住一角。刚刚研好的松墨散发着淡雅的香气,一只紫毫笔吃透了墨汁,规规矩矩搁在小巧的莲叶型青玉笔舔上。

    陶灼华啜饮了一口茯苓提前泡好的正山小种,便在铺着淡绿色玉堂富贵垫子的玫瑰椅上落了座,翻开了前日不曾读完的?青州志?。

    前世里不曾留意,今生虽然重新来过,眼前依然迷雾重重,不晓得何时才行拨云见日。陶灼华怅然掩了书卷,手里握着杯盏发呆。

    空气中漂浮着松墨特有的香味,闻着令人心神安宁,陶灼华却有些收不住自己的思绪。复又提着裙裾地下了楼,陶灼华瞅着书楼里满架古籍、还有那些一字千金的前朝遗迹,陷入深深的沉思。

    七月中旬的一个午后,老管家接到了陶超然寄回的第一封信。

    海上通讯不便,陶超然是请了阿里木帮忙,由他的信鸽将信送回陆地,再走官府驿站将信递回陶府。

    除却道了安好,陶超然吩咐老管家立即紧缩陶家名下的产业,务必韬光隐晦。还指了京中几处烈火浇油的产业,要他抓紧时间易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