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国书

    第七十七章 国书 (第2/3页)

己手足无措,白白赔上茯苓的性命。今世命运的转轮重新起动,陶灼华势必也要替娟娘和茯苓讨一个公道。

    在垂花门前弃轿登车,陶灼华与娟娘和茯苓同乘。晓得旅途劳累,娟娘将特意备下的软底绣鞋替陶灼华换上,又将后座四个一年景的青碧色大迎枕抚平,要她倚上了去,再替她取出一床薄毯搭在膝间,这才指使着茯苓在车厢内固定上好矮几上摆下果碟与茶壶。

    来时细雨脉脉,去时秋雨潇潇。不知何时,小雨又从天际洒落,如烟如尘。

    车轮辘辘,碾过被斜风细雨打湿的青石板路,回望烟雨中的皇都,陶灼华并没有丝毫留恋,她倚在娟娘布置停当的后座上,安然阖上了双目,任由马路得得,轩窗上的银铃叮当作响,心里平静无限。

    大裕的国书早便递到了大阮,做为战败国自然低人一等,大裕今次赔偿的银两数量、带去的礼物,连同灼华郡主的名字,都写得详详尽尽。

    如今大阮的帝君是何子岑的父亲仁寿皇帝何昌平,仁寿皇帝捏着大裕的国书翻来覆去细瞧,深邃的双目中闪过一丝狐疑。

    不单单这灼华郡主的名字极为陌生,连她的年龄也有些蹊跷。

    当年瑞安长公主千娇百媚、如花似玉,仁寿皇帝当年她动过心,也曾起过要纳她为妃的念头,奈何这个女人眼大心大,除了皇后的宝座根本不肯下嫁。

    花开堪折只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仁寿皇帝选在瑞安长公主最美好的年华折了她这一朵花,也不过是一时兴起。

    那时中宫的吴皇后正值绮年玉貌,一贯端娴淑雅,并无丝毫过错,又与仁寿皇帝青梅竹马,仁寿皇帝哪里舍得废后重立?再加上感觉瑞安长公主初露峥嵘,野心渐渐暴露,再不是小鸟依人的模样,便有些厌倦。

    一番权衡之下,仁寿皇帝悬崖勒马,抽刀断水了却了他与瑞安长公主的孽缘。当时瑞安指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