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财政支出

    第六百八十六章 财政支出 (第2/3页)

后世的标准制定的双车道。

    没有高科技机器的时代,修路全靠双手慢慢挖,能在八年内完成,已经是奇迹,甚至能不能完成都有待考证。

    为什么修建八条大道,原因很简单,便于大汉统治四方,便于大军调动,一旦那里发生叛乱,大军便可以从大道用最快的速度赶到并且镇压叛乱。

    而且八条大道不是终点,要不是技术有限,资金有限,劳动力有限,陈子明还想修建更多的大道,将大汉的每一个郡都连通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交通网道。

    修建八条大道是国策,由大汉朝廷全面负责,需要经过哪些地方,需要征调多少民夫都有朝廷负责。

    地方必须全力配合,所过之处,土地全部征用,至于赔偿,不存在的,现在大汉有的是土地,只能你有本事耕种下来,给你就是,想要一夜暴富,不可能存在。

    除了八条大道,地方也有自己的建路任务,全部包含在地方财政上,每郡每县修建了多少里路,修建多少学院,人口增加多少,税赋收入多少,全部都是考核内容。

    大汉正在腾飞阶段,所有劳动力必须调动起来,朝廷收上来的钱财将以各种形式返还回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大汉不断发展壮大。

    “第三,大汉全境建造学院,乡建乡学,县建县学,郡建郡学,州建州学。。。。。。”

    所谓乡学就是后世的小学,县学就是初高中学校,至于郡学,按陈子明的说法就是专业技术人才学院,也可以比喻成后世的职业技术学院。

    至于州学,就是后世的正牌大学,培养各种高级人才的地方,这个时代没有硕士博士教授什么的,但陈子明希望大汉出现这种级别的人才,大汉需要这样一批人才。

    乡、县、郡等学院全部免费,而且是强制教育,所有达到年龄段的小孩必须入学接受教育,直到从郡学毕业,家里有困哪的,地方官府解决,成绩优异的,还有奖励。

    至于高等学院,陈子明大手一挥,直接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