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教育事业

    第六百八十七章 教育事业 (第2/3页)

    可让陈子明亲自去教学生也不实际,陈子明只能从根源出发,首先,让教育部出面,建立师院,字面上的意思,专门培养教师的学院。

    而陈子明则召集一群所谓的大儒,编制大汉词典,第一步就是将汉语拼音弄出来,并且编辑成册。

    对于汉语拼音,可以说是所有小学生的噩梦,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而陈子明对汉语拼音记忆相当深刻,毕竟他也经历过那段时光。

    有陈子明这个先知的带头,加上一群老学究,弄出汉语拼音简直就是小儿科,这些大儒便的不行,弄学问简直就是和吃饭一样简单。

    而且用陈子明的话来说,这是流芳百世的大作,比起秦始皇统一文字也差不了多少的伟大成就,编制汉语拼音,统一简化版大汉文字,参与之人都名传千古。

    有了这么一个高帽摆在那里,这些大儒可谓是大了鸡血,加班加点的开工,甚至此事传出后,各方有名望的大儒都纷纷赶往洛阳,想参与到其中。

    人多力量大,而且名人效应不是只有后世才有用,这个时代,名人效应丝毫不差。大汉众多大儒联合编制的汉语拼音和大汉词典,几乎所有的文人墨客皆争先拜读。

    家里不放一本大汉词典,都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大儒在大汉的影响之高,特别是在读书人中的地位无人可及,可谓是门生遍地。

    大汉词典编辑完成,下一步便是汉语教学,陈子明力排众议,将孔文、猛文等文言巨作全部排到县学以上去,而且只是参差在课本之中,而非让其自成一学。

    按照那些大儒的意思,以孔孟之文为核心,建立一系列汉学教育体系,陈子明怎么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

    不过陈子明也不敢和所有大儒对立,便对这些大儒道:“孔孟之文乃大汉国宝,乃大汉传承之物,且能随意传授他人,这等重宝,当甚重传教。”

    所以,陈子明下令道,想学孔孟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