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仁与人

    第五十四章 仁与人 (第3/3页)

道,更有一些胆大包天之徒,把好好的良民变成了奴隶,如有一个小地主,看上了村里一户人家的姑娘,可那姑娘却抵死不从,说来那姑娘的老父亲也很硬气,也愣是不同意把自家闺女往火坑里推,结果此举便惹恼了那个小地主,疏通关系,塞金塞银,竟把那一家老小从户籍上的民籍改成了奴隶籍!”说到这,子启一脸的气愤。

    “地方上的监察机制确实是不尽人意,然而,我大商国情就是如此,孤也是没有办法。”帝乙无奈的叹了口气。

    王权不出朝歌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实在是当今王室直接管辖领土,除了一个朝歌城外,就剩下几座边关和一些城镇了,全国一大半的土地,几乎都是贵族的封地!

    虽说名义上,连西周在内,都属于大商的领土,也得听调听宣,但在这之中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大商的拳头要足够硬!

    如果拳头软了,势必会引起群狼环伺,能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不错了,谈何要求其余诸侯向自己一个没落国度俯首称臣?

    “还有呢?”帝乙搁下这个苦恼不想,继续向子启问道。

    “天下虽是盛世,但百姓却仍贫苦!故儿臣斗胆建议,请父王为百姓减税,并免除一些徭役。”子启起身,来到中央跪拜。

    几乎是同时,帝辛和帝乙皆都笑着摇了摇头。

    子启虽心有大志,但毕竟局限于自己的身份和年龄,眼界和阅历远不及帝辛和帝乙。

    百姓穷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统治者的一味剥削吗?

    要知道,自从帝乙登基以来,一直以‘仁’治国,以一种宽容博爱的胸襟,对待着自己的臣子,对待着那群桀骜不驯的诸侯,方能令大商中兴。

    自帝乙四年起,他就不止一次减税,更是在帝乙八年,免除了十分之三的徭役种类,可以说,如今百姓的生活水平,理应比前几代帝王统治时期要富裕一些。

    然而,百姓依旧贫苦,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结果?

    ——无外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