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苗族遗书

    第三百六十六章 苗族遗书 (第2/3页)

后便罢黜了三苗部落的爵位。

    到了帝禹时﹐三苗部落又又又﹍﹍不服,引得帝禹勃然大怒,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三苗部落这颗毒瘤。

    随即,帝禹御驾亲征,与三苗部落进行了一场历时数个月的大战,以优势的兵力大败苗师,从此三苗部落彻底衰微下去,再也没有发动任何一次叛乱。

    其实,早在帝尧时期,因为对三苗族的多次叛乱不厌其烦,哪怕是圣王帝尧也动了怒火,直接将三苗大部分族人流放到西域三危,也就是敦煌地区,远离繁花似锦的中原,一方面是对苗族的惩罚,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苗族带过去中原先进的知识和文明,传播给犬戎和当地的蛮族,以便改变当地的风俗,使其与中原同化。

    想法不错,但或许是出于报复,也或许是真的没有成功,犬戎接受中原文化并没有什么抵触,但也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犬戎自身的风俗,创造出了属于犬戎族风格的独特文明,而被帝尧流放到敦煌一带的一部分三苗族人,随着时间的冲刷,其种族也渐渐地融入到当地,自此西域、西北地区,三苗部落彻底灭亡,没有了声息,唯有在西南、南方一些地区,还有少量苗人活动的轨迹。

    从三苗族的奋斗史来看,完美的给大家演绎出了一种什么叫做“不做死就不会死”的道理。

    降而复叛,叛了又降,哪怕是‘老实人’圣王帝尧也被逼的动了真火,纵观古今,像三苗族这般作死的部落,也算是头一份了。

    这卷《三苗遗书》的作者,似乎在早期的三苗族里,身份并不低,所写的内容大概就是三苗族被放逐三危之地后,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卷内文字虽朴素无奇,但话里话外,都无不透露着对祖地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惶恐之情。

    那个时候的三危,也就是现在的敦煌郡,还是一片蛮荒之地,西域吐火罗也刚刚迁移到这里,摩拳擦掌的准备对外扩充领土,四周又有数不清的蛮夷部落,实力大减的三苗族,早已没有了昔日雄霸江南的实力,只能在各族之中夹缝求生。

    但最终,三苗族还是没有抵挡住灭亡的命运,到了夏朝中期,敦煌地区的三苗部落已经近乎绝迹,非但没有同化蛮夷之族,反而被当地部落所同化。

    对于三苗部落的遭遇,帝辛没有任何的同情,内心甚至连半分波澜都没有。

    不论是帝尧,还是帝舜,都曾不止一次给过三苗部落机会,只是这个部落却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帝王权威,永远都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到了帝禹手上,没有了前几位帝王的仁慈和耐心,一劳永逸的解除了这颗长达数千年的毒瘤。

    只能送给三苗部落一个字,那就是“该”!

    “唔?”忽然,帝辛眉头轻蹙,望着木牍最左侧的某处,赫然有一副简陋的图画。

    图画上,是一个青面獠牙的邪神,满脸凶态,头上额中有一道纵目,透发出一种恐怖的气息。

    图画虽说画的有些简陋,但帝辛瞧着邪神额中的那道竖眼,依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