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刺探

    第六百零四章 刺探 (第2/3页)

资料,包括兵力部署、族内强者多少,以及暗堡、明哨的分布图等等。”

    青阳绣衣门主事略微沉吟,脸庞肃然道,“下官必当竭尽全力。”

    ﹍﹍

    西南,多为沼泽森林之地,在这里栖息着许多的部落,有些部落还处于原始状态,未曾诞生过文明,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

    在广袤的西南地区,有两族最为强盛。

    这两族分别是氐族和羌族,都是三苗族的后裔。

    当年三苗部落几番作死,数次叛乱,尧舜二帝念及其辅佐黄帝征伐九黎部落的功劳,未曾赶尽杀绝,只是把其头领流放,依旧让三苗居于南方故地,世袭罔替。

    然而,到了大禹时代,三苗部落的再度谋逆,彻底激怒了这位强势的帝王,再加上大禹有意的想要结束传承近万年的禅让制度,改为家天下世袭制,让自己的子子孙孙,统御这亿万里九州江山,先后发动肃清战争,比如甘之战,击败了盛极一时的有扈氏,消除了华夏族内的一切反对势力,把所有可能威胁到大夏王室千秋万代的敌人斩尽杀绝。

    而三苗族的叛乱,正好成为了杀鸡儆猴的那只又肥又大的鸡,灭三苗,而威慑天下,有悖于大禹和其子意志的人或势力,从此胆颤心惊,不敢再有异议。

    话说这大禹,因顾及身后之名,未敢明目张胆的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夏启,而是禅让给了伯益。

    不过那时,大禹的儿子夏启,早已羽翼丰满,手握天下兵马,更是得到了诸侯属国和百姓人心的拥戴,大禹驾崩后,夏启按照尧舜禅让和舜禹禅让的惯例避位,让伯益作君主。结果却是诸侯纷纷来到夏启这里,拥护他登基,把伯益晾在了一边,形同虚设。

    若大禹真心拥护禅让制度,就不会给自己的儿子太多的权力,以至于自己指定的继承人伯益,竟无法调动一兵一卒。

    三苗固然灭亡了,但遗民尚在。固然元气大伤,但底蕴犹存。

    这一次氐羌两族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