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秦驰道

    第457章 秦驰道 (第2/3页)

本没有修建的价值。

    这样的争论本来是没有尽头的,可是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历史的真相却往往是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在2007年的时候,在河南伏牛山山区发现了一条木质轨道,经过碳14测定后发现轨道居然来自于2000年前的秦朝,而且正好在当时那九道秦驰道的必经之路上面。

    至此事情终于真相大白,秦驰道根本就不是什么秦朝版的高速公路,而是秦朝板的铁路。

    当然了,秦朝也不可能有蒸汽机车,走在这些秦朝铁路上面的应该是马车,用马拉着特制的马车和车轮,在这条木制的秦驰道上面狂奔……因为根本不用担心路况而且摩擦力极小的缘故,马车行驶在秦驰道上面,确实能够节省几倍的时间。

    这听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在西方,铁路最早也是木轨,而且上面奔跑的也是马车,蒸汽机车的出现只是取代了马车,却不是取代铁轨。而这也不是什么过高的科技,以秦朝的国力和秦始皇的疯狂的性格,修建这么九条秦驰道也是完全能够办到的事情。

    而这也解开了历史上一个极大的疑惑,人人都知道,秦朝最大的功劳之一是书同文车同轨。

    书同文很好理解,就是将七国的文字换成了同一个文字,可是车同轨就不好理解了,有人说这是将所有马车的车轮之间的间距给固定在同一个距离。

    这听上去很正确,但仔细想一下却很扯淡,就算是现代都没有强制规定每个厂家生产的汽车的轮距必须一模一样,秦朝犯得着这么做吗?

    知道这些秦驰道的发现后,车同轨的含义才真正的被弄清楚,原来在秦朝之前,各个国家为了战争的方便,物资的快速调集,轨道这种东西早就有了。

    只是各个国家轨道的间距各不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国家间的马车无法通用,毕竟行驶在轨道上,对车轮的贴合性是要求极高的。

    如此一来,车同轨的真正含义也就应运而出了,这指的并不是单单将车轮之间的间距固定成同一个距离,同时也将轨道之间的间距规定成了同一个距离,使全国的驰道都可以连接在一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车同轨,秦始皇也不愧是千古一帝!

    现在摆在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