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章 太学里的怪人

    第七百二十章 太学里的怪人 (第2/3页)

鼎鼎的“太学馒头”,与他边吃边谈。

    西门庆盛情难却,就跟着众人去一同进膳。

    过不多时,就有殷勤的太学生为西门庆和秦桧端来一盘热腾腾的“太学馒头”。

    西门庆抓了一个馒头,一口咬下去,面食与羊肉的味道满口钻,真是唇齿留香!

    好一个羊肉大包子!

    其实,北宋的太学馒头和后世的馒头不一样,它是有肉馅的包子,味道鲜美。

    关于“太学馒头”的出名,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有一次,宋仁宗赵祯来到太学视察,正巧,看到太学生们吃馒头。

    宋仁宗赵祯当然要与学子们同餐共饮,尝一尝太学里的馒头做得怎么样。

    宋仁宗赵祯吃过馒头后,非常满意地说:“以此养士,可无愧矣!”

    宋仁宗话里意思是说:用这馒头来供养读书人,很不错了。

    皇帝的金口玉言和至高无上的评价,使得太学馒头在东京汴梁城出了名,并在民间风靡开来,声名大振。

    虽然民间也有模仿“太学馒头”的,但是要论正宗和美味,太学生们还是一致推崇这太学里出产的馒头。

    想来也不奇怪,太学里供养的都是未来的大小官员,费用又是朝廷出了,不用考虑成本与赚钱。

    哪个管后厨的会不开眼,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开罪未来的高官贵胄们?

    须知,太学生们可是见多识广,还有许多人背景深厚,其中不乏如赵明诚这样的宰相之子。

    这帮子太学生闹起事来,可不是耍处。

    因此,没有人敢克扣太学生们的口粮,那馒头做得是真材实料,肉馅可足了!

    西门庆吃着手里的大馒头,心中暗道: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赵氏皇家在优待读书人方面还是做得不错,颇得文人之心呀!

    难怪宋徽宗父子背信弃义导致亡国后,还有许多文人想恢复宋室。

    并且,这帮子文人在自己写的书籍中也是百般为宋徽宗父子文过饰非,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哼哼,真是不能小瞧了手中这简单的馒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