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蜉蝣子,评教化

    第三十七章蜉蝣子,评教化 (第2/3页)

临轮回牵引时,依旧能够保持清明,能够自主选择转世大致趋向的,已经是生前凝神功夫相当深厚了,非得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功底不可。

    至于能精确选择转世地点、人家、时辰的,那其实已经不是凡人了,修行至此,转世不迷,乃是鬼仙。

    林正阳创造的这个《蜉蝣咒》,总述人身渺小,人力微薄,人寿如同蜉蝣一样短暂,告诫人们要趁着生前多颂经咒,多做善事,修身养性,尤其是诵读十万遍后,死后不迷,自有一尊蜉蝣圣君接引,不堕无边黑暗,来世可也尽量选择良善人家。

    全篇分两部,上部讲述积累善功、阴德福报乃至于轮回之秘,下部讲述具体修持、行愿乃至于拜祭蜉蝣圣君,接引神力化解灾难的法门,末尾还有一张彩绘,绘有神圣之像,供人时刻揣摩观想行事。

    “凡颂我咒,尊我教诲,多行善事,自有阴德,一成归我,三成归自用,六成则用以化解过去世中的欠债,我得信众反馈的阴德,就在死后庇护其神智不散,这就是契约,也是神人教化之功。”

    教化之功,无非劝人向善。

    每每劝一人向善,其人所造善功,也会有部分回流,依据出力多寡分润。

    林正阳这种做法,能取的不多。

    只是他又明确提出,会在死后提供庇护,保人神智清明,依旧这份契约,时机到了就能再取一份善功。

    所谓善功,与恶业一般,本质上都是一种弥漫在世间的力量。

    人生在世,无论行善行恶乃至于非善非恶,都有种种力量牵扯,生成这些推动的力量。

    这种力量,累积起来,就是所谓的善功、恶业,将会带来不同的推动,产生种种结果,就是所谓福报、业报。

    说破了也没有多少秘密,无非就是一种形而上的趋势与推动力量罢了。

    对于仙佛神圣而言,这种力量汇聚到足够程度,也是可以有不少用处的,可以减轻乃至于消弭劫数。

    对于有志于成就仙道的人而言,这种力量就是助推,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富裕的更是可以转化为内修的根基。

    对于想要炼丹合药的人而言,这种奇妙的力量,用在这里,能让神丹顺利诞生。

    种种妙用,难以尽述。

    “一本经咒,就是一份契约,诵读经咒,就是行愿,之后多做善事,就等于将这份善功舍了出去,换取契约应许的好处,诸如增添一定的寿算,化解一些灾难,等等等等······咒语应许的不同,用处也不同。”

    “多读经咒,多做善事,是缺一不可的,光念咒,只有愿力,等于只发愿,没有行愿。没有足够的善功积累,也是不够的。”

    “这就是所谓的教化了,归根结底,还是要多做善事,念咒尚在其次,我这咒也是如此,教人向善,然后取一份善功。”

    “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贵在点滴积累,没有千年以上看不出成效。”

    “一人修持一生,回流而来的善功可能还不足一份,但是千人、万人、亿万人,累积十年、百年、千年,积累的善功何止兆亿?”

    “一旦使用,这份善功,瞬间化作无形之力,足以让一个凡鬼立地登神,化为神圣,直入六阶甚至七阶,省去了无数辛苦·····”

    “所以说,立功、立德、立言,此三者不朽,诚哉此言!”

    “更妙的是,立言,教人向善,无论何时都不会过时,更不会后遗症。哪怕有人不听劝告,所造恶业也与本人无关,怪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