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五百万神力(5/19,6/19)

    第六十八章五百万神力(5/19,6/19) (第2/3页)

    故此真龙天子在位时就是人间神格最高的现世人神,口含天宪,能敕封神祇,其缘故就在于此。

    有了这个法统,也有体制,才有造出神位,所以说圣天子百神护佑不是假的,因为确实有忠臣英灵死后得以敕封成神。

    没有天柱,没有这法网体制,就没有天命,就算亲口封神,也不得上达天听,造不出这种神位,所以乱世草头王私下封的神都是淫祀一流,算不得数,也不得天地认可。

    国家神道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短时间内提拔不少高品级的神祇出来,只要舍得国运短时间大量消耗。

    当然,既然是体制,自然不可能光有福利没有义务。

    国家神道体制内部,各路神祇与神主的关系就类似于周朝分封体制下几百路诸侯国与周国的关系。

    各路神祇不但要承担各自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朝贡……每岁都要供奉一些特产,还有就是缴税。

    “国家神道体系。

    王级道君,一品,虚封,无税,因为理论上器已经接近天子,神格太高了,几乎都是自古以来流传的道君。

    实际上这一级别也不可能受到神庭节制,到底受不受祭祀,愿意不愿意受祭祀还是要看心情。

    州级真君,三品,实际上缴纳五成。

    郡级地祇,五品,实际上缴纳六成。

    县级地祇,七品,实际缴纳七成。

    村镇地祇,九品,实际上缴纳八成。”

    “我此次夺舍的这个身份,老祖宗就是真君位格,理论上这个世界点根本积攒不出自立的本钱。”

    “据我估算,真君至少要有五百万倍于一阶的力量才能维持住不坠落神位。”

    “光是依靠着沿海一代信仰,再被抽取税赋后剩余的,不可能全部留给自己。”

    “信徒需要反馈一定比例神力,惯例是保佑少生病少惹事,或者积累足够后满足愿望,或者干脆存着,等到死后接入神域享福,按照贡献的香火予以不同待遇,直到阴寿终结……这部分是必然要花在神域建设上,按照契约给予信徒生前死后的反馈,不能节省。”

    “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消耗。”

    “祭祀的神官,巫女,需要赐予力量,以行使神术,显示神迹,好传教布道。”

    “生前有无子嗣?若是有,后裔岂能不荫庇一二?后裔子嗣死后的灵魂需要耗费神力安置。”

    “有时,需要支出神力,支持族中多子多孙,简单地调理下母体内胎儿成长,较之寻常人健康些,聪明些总是可以的。”

    “若是后世子孙里,有出类拔萃的,怎能不多偏向一二?不说别的,保佑个无病无灾,别意外夭折,总是要看顾一二的吧?”

    “这是中低级别的地祇都会适当考虑的事情。”

    “至于真君一级别,甚至还会格外看中后代子孙的成就,有时会不惜神力改易命格,让有才能的子嗣上位,更容易光耀门楣……神力本就是有不可思议之能,越是高位格的神祇越是神秘莫测。”

    “除此之外,有时还会有些突发情况,需要支出大量力量的时候。”

    “尤其在每逢新旧天命交替时,新皇登基,最是容易滋生事端,往往又少不了各种魑魅魍魉活跃,要应对这些麻烦,更是少不了消耗力量,应对各种。”

    “这桩桩件件,哪里不是需要大量的支出?最后能有多少积累下来?能留下一两成,就算不错,三成,已经是极限。”

    “一朝天命,才几百年?短的只有一两年,长的有二三百年,这段时间,其实是不够积累出五百万神力的。”

    “所以,很多高品级神祇,在挺过了十几年甚至更久的动荡时期,因为神力大减,到了新朝开辟时已经维持不住原先的位格,纷纷跌落一级甚至更多……新朝建立有司,清查神祇,就会发现大部分几乎都降了品级,于是没有延续前朝敕封,更别提加封了……”

    “当然也不发趁着乱世押注,因而一飞冲天的极少数例子。”

    前渤海真君能这么做,与这份海外基业密切相关。

    至少,目前为止,海外建国已经进行得差不多了。

    数百万人,一个侯国,立起天柱,气数成蛟,还是有的。

    这才是他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