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顽固的尼古拉认栽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最顽固的尼古拉认栽了 (第2/3页)

手中,新华夏的借口是,内燃机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只有新华夏生产才能满足需求;而且,开采石油的设备还要来自新华夏,甚至石油的勘探都需要新华夏来支援。

    如此的种种限制,让普鲁士根本就不可能单独与老毛子媾和。

    甚至,在新华夏的要求下,还试探性的联合奥地利与土耳其对东线的老毛子发动了一次进攻,吓得原本打算继续从(沙俄的)南线抽调兵力东进的老毛子好一阵哆嗦,只能再次苦守南线。

    这样,处于中亚的大明军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几乎是以一天三十公里的速度疯狂的向着中亚内陆挺进。甚至,就连作为东线分战场的酋长国军队也是进军迅速,直接抵达了沙俄在西伯利亚的另一条重要河流,叶赛河畔。

    沙俄再也坐不住了,要求英法必须在西线发动对普鲁士的进攻,以减轻沙俄南线的压力。否则,沙俄将单独与东方战线和谈,退出战斗。

    英法迫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发动对普军的进攻。

    然而,英法联军虽然数量更多,几乎是普军的2倍,但普军凭借犀利的火炮,素质更高的士兵,更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硬生生的一步未退,就守住了阵地。

    沙皇还想继续硬撑着,然而国内的局势却不容他硬撑了。

    随着饥荒的继续,叛军的势力滚雪球般壮大,甚至许多平叛的军队都直接加入了叛军,让叛军的势力越来越强,沙皇国内的军队已经无法镇压叛乱。

    甚至到了35年春,叛军还攻克了沙俄紧邻欧洲的亚洲一个重要城市,叶卡捷琳堡。叶卡捷琳堡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处于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上,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1723年,彼得大帝在该地兴建了俄罗斯第一家冶炼厂,并在此基础上建起了以叶卡捷琳娜一世命名的工业城市——叶卡捷琳堡。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叶卡捷琳堡历来都是俄罗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地和科教中心,是俄罗斯重要的军工业生产基地。

    叛军一旦长期占领叶卡捷琳堡,必然导致沙俄对亚洲领土的控制力削减,亚洲地区直接脱离沙俄的掌控也很有可能。

    尼古拉一世再次召开了御前会议。话说,最近一段时间的御前会议的次数,甚至超出了尼古拉之前自从执政以来所有的御前会议总和。说实话,尼古拉在能力方面也就是一般人,最多是阴谋诡计稍微多些,但这对于治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用。强大一个国家,靠的是治国的才干,而不是阴谋诡计。他之所以能够多年牢牢的掌控大局,凭借的无非是绝对的军事实力,以及对国内的高压统治。一旦国内形势突变,自己倚重的军队也无能为力了,他也就只能翻翻白眼了。

    虽然有极少数亲西方的贵族依然在叫嚣着与英法联手,首先解决掉西面的威胁,绝大部分的传统贵族还是想要首先稳定国内的局势,毕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