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机器制造局

    第二百五十四章 机器制造局 (第2/3页)

现非常落后的趋势。

    你看现在人把上海民国时候描写的那么好,没有人会知道当时上海会集中了这么大的资金,全国的资金基本上都集中在了上海和东北地区。当时全国的经济增长是很慢的,全国平均增长率是2.7%,这是从所谓的民国早期到所谓的黄金十年。在1949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比四个国家的人均收入高,这四个国家分别是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马拉维,布基纳法索。

    民国的黄金时代,在国民党1951年《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承认,经过“蒋错误发动,被汪等野心家利用的所谓黄金十年,使得国力退步,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印度也比中国高,注意一下,这里是人均,并不是经济总量。在当时来讲,中国的条件和经济甚至赶不上撒哈拉以南的国家。当时也是文盲遍地,因为说民国多少大师大学是多么优秀,全国的大学不足百所,民国38年前全国共有21.8万人获得了了大学毕业证书,平均一年不足6000人。即使到了解放前夕,中国也只有82个大学和52个专科学校,全国的大学和专科生加起来,不如一个大学城的人多。

    总共就这么多人,教育质量好也罢,不好也罢。不管从人数上来说还是其他方面,很多人说民国大学好,好也罢,不好也罢,跟普通人没有关系。至少绝大多数能够上大学的人都是富裕阶层,寒门子弟才是凤毛麟角。

    叶天缺的就是有高技能人才,还记得当年有个人说,民国说的眉飞色舞。叶天来了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大师,这个东西是你能当就当的,文盲遍地大师就不值钱。不要说管理人才了,就是工人也少啊。

    这种情况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至少要持续到一五计划结束才能得到改善。至少到达1959年的时候,全国的大学生录取人数是27万,这时候有了一批相当成熟的高知识人才来建设国家。

    叶天想到这里也是一声叹息,说句不相信的话,上海占据了全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