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李涛的愿景

    第483章 李涛的愿景 (第2/3页)

方各国,以不同面目与三教九流打交道,同各路大神都交过手的高级情报员,完全称得上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自广东接手土改以及后勤工作以来,李涛在政务方面的才华,便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别的不说,在短短数月内,他就摸索出了一套,在眼下的华夏大地上最复杂,也最行之有效的军需后勤制度。

    这是为了配合林啸,准备与清军、以及众多西方殖民者——国内外一切敌对势力决战,而量身定制的“社会软件”,并借此探出了中国农业社会动员力的短期极限。

    通过数月的土改和动员经验,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李涛等人得出了以下两个结论:

    一、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大目标的驱动下,只有借助土改建立的基层组织,才能在短期内动员起来庞大的人力物力。

    二、基于农业社会的短期动员成本巨大且不可持续,在真正的工业力量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因此,下一阶段的目标,必须着眼于全面工业化。

    在李涛看来,中国,惟有弯道超车,率先走上工业化道路,才能应对整个世界的大变局。

    而在此之前,必须首先改造农村,确保粮食的稳定供应,才能得到足够的变革力量。

    李涛曾熟读《孙子兵法》,里面有句话就是说的军需后勤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关于“取用于国”,曹操有注:“兵甲战具,取用国中。”,宋人梅尧臣亦言:“军之须用取于国。”

    其实这段话的另一个意思,就是强调“国”必须有充足的“用”,才能够保证军需供应。

    这一点,在近代世界体现得更为明显,也恰恰也是近代中国所必须面对的时代问题。

    随着工业革命的来临,作战装备的不断进步,是否有先进、完备的工业体系,对于一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胜败至为重要。

    很不幸,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无论在工业上、商业上,此刻都已经落后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