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

    第二百四十八章 强干弱枝议迁都(三) (第2/3页)

王朴连忙起身,弓着腰从赵元昌手上双手接过奏章,坐回原位细细翻看。

    开头一部分没啥好看的,无非是叙述前例引经据典,之后的具体措施才是重点。

    陈佑这这里面主要说了四点,第一是分科开试,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是怎么让世人愿意甚至期盼参加学习和考试,第四是如何避免大量人才涌入同一科目。

    赵元昌的批示是:锦官府可开经义、律法、算术、策论四科,中者可即时征辟,头三名可至京中授八品之官。

    但实际上,陈佑的奏章里足足说了十几个科目,而培养人才这一部分,更是列举账房、农夫等,提出职业教育、评定专业等级、给予等同官员待遇等一系列概念。

    这其中,就包括军事教育。

    当然了,毫无意外的,这些内容都被赵元昌无视了。

    虽然这些想法让赵元昌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他觉得这时候实在不适合推广,天下未定,还是以稳为主。

    不说别的,光是“给予一定专业等级等同官员待遇”这一条,就能让文官武将跳脚。

    这一份奏章比较长,王朴边看边思考,足足看了一刻多钟才看完。

    赵元昌就这么硬生生等着,期间愣是没说一句话。

    合上奏章,王朴长出一口气:“陈将明所思所想,甚是巧妙,虽有不妥之处,但瑕不掩瑜,可谓能臣矣!”

    赵元昌点点头,问道:“若是令文臣学习基础军事,可以之掌兵否?”

    这同陈佑的“举凡读书之人,皆需习基础之军事”又是两样了。

    没办法,都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学习过军事的秀才,能不能成就两说了。也因此,赵元昌加了一个限定:准备负责军事的官员才去学习军事。

    王朴犹豫一下才回答:“若是能仔细筛选,当可行。”

    “大善!”

    听到肯定的回答,赵元昌脸上终于露出畅快的笑容:“既然如此,文伯先生且去准备。”

    这就是要结束谈话了,王朴起身应下,恭敬退出殿内。

    随着陈使君百骑破万军的消息传扬开来,锦官府气象为之一清,府内诸县一派朗朗乾坤之象,全然不似百里之外还有战事的情景。

    尤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