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看宇内谁家天下

    第八百四十四章 看宇内谁家天下 (第2/3页)

光对上,赵普沉声问道:“边事未息,大王为何不得诏令即带兵入京?”

    “天子失德,民乱四起,内不安则外难靖,吾此来,是为平内乱、御外敌。”

    赵普沉默一阵,继而问道:“大王入京,置天子若何?”

    “当世袭周王,为吾宾客。”

    话音落下,赵普三人恭敬下拜。

    陈佑把目光转向仍然站着的杨子任。

    不等他说话,杨子任便开口:“如今我为周臣,不可拜外君。”

    陈佑闻言露出笑容,朝着杨子任点点头,抬头看向近在眼前的洛阳城墙。

    他陈将明,又回来了!

    入城之后,陈佑直接往宫城文思殿去。

    原先英华录编纂组留下的痕迹已被打扫干净,在皇城清理完毕之前,陈佑都会住在文思殿。

    渤海军的一部分精锐将驻扎在隔壁的东宫,一旦有事,梁王亲军会立刻护送陈佑进入东宫,固守等待支援。

    安顿好后,陈佑在文思殿内召集亲信。

    被解救出来的方文韬、李昉、沈义伦,以及刘河、宋白、江昌嗣、朱宪、柳逢春等。

    另外就是抛下官职匆匆赶回来的汪弘洋、韩向阳二人。

    当然少不了陈孚,他坐在宋白边上,前头是方、汪等人。

    城内诸事议定,众人交换目光,汪弘洋终于提出最重要的问题:“当今之计,有三件大事需要定下。”

    “平远请讲。”

    “一者,新朝国号为何?二者,大王准备何时登基?三者从龙诸将如何封赏?”

    说到第三点,江昌嗣等将领全都竖起耳朵看向陈佑。

    封赏要是做不好,会出大事。

    陈佑沉吟一阵,缓缓开口:“吾乃虞舜之后,国号便为‘虞’。年号么,就叫‘维新’吧。”

    众皆点头。

    国号来源没问题,而且能让皇室血脉还攀附上古圣王,挺好的。

    年号出自“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虽然有些不妥,但用在“虞是古朝,今承新命”,也勉勉强强。再加上陈佑一直以来的旗号就是革新改政,新朝初立,还算恰当。

    “登基就放在十月初一吧。古时以十月为年始,取一个好兆头。”

    现在是九月二十六,离十月初一也没几天了。

    “对了。”陈佑突然想起来,“没必要带人劝进,也无需周帝禅让。民意即天意,吾自承天意,安民守土,定鼎宇内。吾不负民,则民不负我。”

    不劝进倒没什么,但不禅让,就有些不妥了。

    方文韬、汪弘洋等人连忙劝阻。

    最后定下来的是,让周帝下诏退位,让于贤君。但陈佑的登基诏里面不提受禅,只说从民意受天命。

    “至于封赏。”陈佑扫视诸人,“我准备重定世袭爵位。”

    汪、韩等早就知道,此时尚能平静,方文韬和江昌嗣等人却是禁不住呼吸加重,幸福来得太突然。

    “在此之前,勋爵暂不赐封。职事的话,先把空缺的补上,两府六部以及诸军,只要愿意归顺新朝,半年之内先不动。一切都等击败辽军,平定各地战乱之后再说。”

    显然,以后能有什么爵位,全看这半年的战功了。

    高层将领的封赏可以往后拖,底层士兵的赏赐不能拖,只能先出血发钱。

    次日,新朝建立之后将重启世袭爵位的小道消息在中高层文武官员中传播开来。

    官员们的情绪躁动起来,但这官心,却一下子安定下来。

    登基事宜自有臣属操持,居住在文思殿的陈佑已经把精力放到对辽战事上。

    另有不少地方的官员、豪商、地方豪强起兵反对陈佑,尤以两浙和蜀地最为严重。好在庞中和同白茅能力不俗,总算没叫这两地叛乱往外扩散。

    戊寅,周帝赵德昭召集群臣,宣读退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