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本感言

    完本感言 (第2/3页)

,可惜现实不存在这样的皇帝。那么,虚君就成了一个合适的选择——陈衡正是受了他的影响,才有了虚君的想法。

    最后,十年执政,一次又一次出现借助皇权试图颠覆陈佑新政的对手,陈佑终于下定决心将皇帝搬开,自己去做——这段时间成长起来的陈孚和父亲保持一致。

    至于社会制度的选择,核心在于,由谁创造利益、由谁分享利益。

    在陈佑的设想中,世袭贵族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按照设想,他们只能在爵位和参政之间选择一个,那些不当官的贵族,仅有的两个追求可能就是更高效地赚钱和研究理论追求真理——陈元会做出表率——说白了就是当世的物质享受,和青史留名的精神追求。

    当然,书中的想法都是简化的理想状态,包括陈佑等人面临的旧势力反扑,也都被有意淡化。

    毕竟这只是一个故事,想在故事中表达深刻的思想,对我来说有些困难。

    不过最后一段,陈佑两次重要谋划全部落空倒是我有意为之。

    第一次是罢相离京,陈佑计划罢相时间要更晚一点,他准备在离开之前,推行一系列更激进的措施,同时安排好接班人保证未来一年这些措施能有初步效果。

    可惜他遇袭后众人的应对太过强硬,他如果想继续留在中枢,就必须彻底架空皇帝,再也没有退让的余地,对未来的计划影响太大,所以只能顺势卸任。

    第二次就是最后的起兵。启用陈孚负责纸钞,使经济爆雷的时间延后;雁门关的失守,使得辽军攻势强于预期。最后是有人鼓动灾民以梁王名义起事,陈佑不得不在矛盾还未彻底爆发的时候动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