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幼儿园老师?

    第004章 幼儿园老师? (第2/3页)

,那是个衣食无忧的年代,穿衣打扮就讲究个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所以来到这里后,就算穿的衣再破再烂,杨秋也把自己打理得干净整齐利利索索。

    再加上他的确长的也不赖,本来就是个坐办公室的嘛,也没受过啥风吹雨淋的,那皮肤比这时候不少富家小姐都好,硬是来了香江半年都没晒黑。

    所以等他把脸面收拾收拾后,那一米八的身高站在一堆难民之间就跟个二百五十瓦的灯泡似的。

    这想不让人觉得他是个落魄了的富家子弟都不行。

    后来让杨秋慢慢注意到李蔓的原因,是他帮李蔓找了份工作。

    五年赤蓝内战期间,大量的难民涌入香江这个和平堡,人口在这几年间激增了一百二十万,暴涨了两倍。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住房问题,各种各样的纸皮屋木板屋见缝插针似地在香江遍地开花。

    比如杨秋他们住的自搭天台房,比如在八十年代程龙电影《警察故事》里还能见到的,那依山而建一大片混居的简易木板房。

    嗯哼,当然,等这房子搞定了以后,人们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这年头没有电视机,收音机也少得可怜,杨秋他们楼就房东家有一台。至于电影嘛,总不能天天看,那是败家,所以晚上除了没羞没臊外,也基本没啥事了。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人们突然发现香江满大街上,出现了很多两三岁没人管的熊孩子。

    而人口大量暴增除了带来住房和治安问题外,工作竞争问题也慢慢暴露了出来,现在的香江还不是后来的金融产业型城市,跟后世新开发的南都第三区一样,还是个劳动密集型城市。

    比如在此时香江最最成熟的纺织业,往往有好几个人竞争一个低端的纯劳动岗位。

    大老板们显然发现了这个好处,大肆压低工人们的福利,炸取工人的剩余价值,一个班上十二个小时已是常事,更有甚者十六小时也有过。

    而香江纺织业最低端的劳动女工,就有了一个很形象的称呼——一脚踢!

    她们文化基本没有,拿着月薪六十的低工资,这钱在某些拖家带口的大家庭里,甚至连一个月房租都不够。她们不敢反抗,也不敢找老板签合同,老板不满意了,可以一脚把她们踢开。

    反正你不做,有的是人抢这份工。

    所以当全家都在拼命挣钱时,那些不懂事还没有劳动能力的熊孩子们,就得放任自流的散养了。

    但这不仅对孩子的生命来说很危险,还让见识了大城市的难民们对自家孩子的未来产生了忧虑,他们可不想孩子们将来跟他们一样做‘一脚踢’的工人。

    这年头,没文化要不得啊!

    所幸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不久之后大量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便冒了出来。这下父母们便放心了,每个月交那么几块钱,不仅孩子安全,还能让孩子学到几个字,那真正是极好的。

    所以这时代还诞生了后世听起来很有意思的一个名词——天台幼儿园。

    前面说了杨秋他们住的是一栋骑楼,不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