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自由协会

    第158章 自由协会 (第2/3页)

视学、交通部秘书、监察院监察委员等等一系列官职,可谓交友广阔。

    及至魔都解放后,杨千里不愿离开,又任红党魔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

    父亲的深厚背景,也造就了易文的来历不凡。

    比如在1933年易文才十四岁时,就拜了一位民国史上非常有名的人为干爷爷。

    这个人是谁呢?

    姓段名祺瑞,历史上有名的‘北洋三杰’之一。

    至于不知道这位的,自己回家翻历史课本去。

    到了易文十七岁时,还加入了‘蓝衣社’,听过老蒋的训导,由此认识了更多的蓝党高层人物。

    1941年二十二岁时,易文更是按照三合会传统的拜师礼,在香江拜杜月笙为师,列为门人加入了‘恒社’。

    后来其返回内地,加入了蓝党军事委员会主办的《扫荡报》,当时报社的社长正是黄少谷,易文很是得其赏识,后《扫荡报》改名《和平日报》,其又一路升任至总编辑。

    再后来,易文更是差点被戴笠亲自拉入军统。

    及至蓝军败退湾湾,易文也随之前往,但随即不久湾湾颁布‘戒严令’,深感不自由的易文便离开湾湾,来到了香江,做起了《香江时报》的编辑。

    顺便的,也给电影公司写写剧本。

    由此在去年易文因人介绍,认识了身为制片人的张善昆。

    两人虽然相差着十多岁,但因着志趣相投,倒也慢慢成了关系不错的好友,经常约着一起喝喝茶打打麻将,谈天说地。

    不过,话说回头。

    听见张善昆提起黄少谷,其他人不甚在意,杨秋这个制片商倒是清醒不少,问道:“黄先生说了什么?”

    “黄先生说,现在湾湾百废待兴,非常需要文艺工作者来鼓舞教化众人。”张善昆笑了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继续道:“对于我们电影工作者的工作,他是非常支持的。”

    “香江的也支持?”

    “常总统说了,香江也是中国的一部分嘛。”

    杨秋暗暗点头,老蒋虽然槽点很多,但比起后来的绿营那堆人,这点上的坚持倒是可以赞一个。

    “不过……”

    杨秋刚刚的夸口还没有飞出脑袋,便听见张善昆话锋一转,心下顿时感觉有些不妙。

    “不过黄先生也批评了,香江电影圈里还是有些太乱了,有人强制结社给人读书洗脑,这点不是很好,不‘自由’。”

    “……”

    果然,这话不是明摆着奔‘读书会’而去的嘛!

    至于所谓‘自由’,两边都是半斤八两。

    “就是,我老早就跟杨兄弟说了,那些读书人太恶心了。”王元龙突然在一旁愤愤不平道:“抽个芙蓉膏要管,去个九龙城寨要批,那还让不让人拉屎了?!”

    特么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