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京兆杜畿

    第十三章 京兆杜畿 (第2/3页)

    董卓早就注意到李儒身后跟着的年轻人。当即立身而起,绕过案几,走到大堂中央,欠身行了一礼,道:“董卓见过先生,敢问先生名姓?”

    “在下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氏。此番闻董公大义,特来相投。”青年忙回礼道。

    这时李儒介绍道:“伯侯乃孝武皇帝时御史大夫长孺公之后,长孺公之子敬侯延年公,乃孝昭皇帝陛下御史大夫,居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也。伯侯亦有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其智计胜儒十倍,实乃麒麟之才也。”

    董卓一听,颇为吃惊。这杜畿是谁他还真不知道,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大多他都耳熟能详,文臣谋士知道的也就那么几个。但是刚才李儒说的这杜畿的祖先杜周和杜延年父子,《史记》、《汉书》皆有记载,他却是知道的。杜周乃汉武帝时期的酷吏,曾为张汤属下,据说后世唐朝的杜甫和杜牧便是他的后人。杜周之子杜延年,因阻止上官桀谋乱有功,封建平侯,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历仕汉昭帝汉宣帝二朝,长期主管朝政,死后谥敬侯。

    当下董卓不假思索道:“不知先生乃敬侯之后,恕卓方才失敬了。方今天下动荡不安,卓有心匡扶社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今先生有此大才,还望助我,救天下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瞒董公,在下一年前受京兆尹所召,任京兆尹功曹。可惜朝政黑暗,民生凋敝,畿本欲辞官回家。今得知董公招贤纳士欲匡扶社稷,这才前来投奔董公麾下,愿为差遣。”

    董卓一听,不由大喜,这还是个有一官半职的来投靠自己。便道:“如今某家治下安邑县令一职向来空缺,一直由文正兼领,如今伯侯来了,我当奏请朝廷以伯侯为河东长史,领安邑县令。不知伯侯意下如何?”

    杜畿听到董卓要以自己为长史,更是兼领河东郡治安邑县令,不由得大喜,不想自己才刚来投奔,董卓就委以如此重任。当下喜极拜道:“多谢主公,一切但凭主公安排。”

    “伯侯不需多礼,快快请起!”董卓笑着扶起了杜畿,道。

    董卓如今也是颇为高兴,之前还对手下没有贤才投靠而闷闷不乐呢。如今有三公之后来投,想来自己的声望也会因此而提高的,到时候有更多的贤才前来投靠,离自己的目标也就更近一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