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六章 妥帖孩子

    第五二六章 妥帖孩子 (第2/3页)

来了。

    文庆被收入宫。

    嫔位,虽有封号,却是个“庆”字。庆嫔——敷衍之意一目了然。

    随之,文兰的归宿成了皇帝要考虑的重点。

    可选择的范围不大,文兰自请为哲王侧妃。

    皇帝惊讶的同时也舒了口气。侧妃,还好,只是个妾,无伤大雅。老五的妾,很好。这是最好的选择。他属意老五,文兰若能留在老五身边,对今后大周和老五本身发展都有大好处。

    皇帝心里是认可的。

    只是老五那里……

    皇帝本以为会费一番唇舌去说服,可老五很顾全大局,只自己思量了一阵便应下了。皇帝再次对大度的老五高看了几分,忍不住向老五许愿,小小的吃亏会有大大的福报……

    不过这事暂时被按下了,皇帝打算等老七风波彻底过去后,再将文兰婚事安排下去。

    老七那里,皇帝已经全然放弃,直言表示,绝对不会让老七再拖文兰任何后腿。尼姑和三宝均交给朝鲜王处置,老七的事到此为止,希望朝鲜方再不追究。老七身边种种和其他涉及文兰声誉的种种则由皇帝负责摆平。

    朝鲜王应下了。

    如此,大周与朝鲜之间便算是扯平了。

    两位国君再次坐到了一起,就两桩婚事的嫁娶具体谈了几个时辰,双方各自满意,合作也将继续……

    朝鲜方相当客气,文兰出面代表朝鲜主动要为程紫玉出嫁“添妆”。

    而文兰也因为突然的活泛作用,一下找到了价值。

    原本的废棋形势一下全都盘活。

    她的价值开始展现后,朱常哲对她也越加满意。合作关系,没有多少顾虑,两人倒是默契十足。

    打听到文兰被捷足先登后,太子等人捶胸顿足,却也不得不接受……

    另一边,文庆的事传出后,果然,原本关于朱常淇铺天盖地的丑闻顿时消散了大半。文庆成了大周皇室的遮羞布,迅速成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朝鲜王待不下去,提前请辞回了国。

    文兰的快速成熟让她成为了两国桥梁,一时间被朝鲜王寄予厚望。朝鲜王还真就给她留下了不少人手和底气,更给了她许多权利上的话语权……

    程家的“十里红妆”到了。

    一百二十抬嫁妆从江南一路北上,水路到陆路,两千多里地的行程,将这段姻缘佳话几乎传遍了整个大周。

    嫁妆入京的那日,是李纯亲自去迎的。

    合不合规矩,他压根没放在眼里心上。

    他要迎的,是他的亲人。

    是他以后要照顾的人。

    亲人千里迢迢而来,他没有道理不出现。

    当李纯护送浩浩荡荡的嫁妆从南城门入京,程紫玉站在城门相迎时,很快引发了大规模的拥堵。

    “民间郡主的嫁妆”和“郎才女貌一对新人”,足够引发好奇了。

    而嫁妆箱子一抬抬进城门,从数量到气派上,都让众人大大亢奋了一番。

    果然,有排场!

    足足一百二十抬啊!

    一只只樟木红箱精工细雕,虽未打开,但就从这无一不精,无一同款的大红箱便知里边东西绝对不俗……

    围观者们饶有兴致,只等即将到来的大婚揭晓这些嫁妆的真面目。

    而皇帝,要的就是这热闹劲儿。

    嫁妆和程家人抵京的那日,他便在这火上添了一把柴。

    一来是感谢李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二来正如先前程紫玉的猜测,是为了用这喜事来冲淡先前朱常淇的事留下的影响……

    皇帝先是给了不少赏到程家做“接风礼”,又再次补了不少赏赐到将军府。皇帝将声势搞得很大,弄了个满城皆知。当然美其名曰是为了与民间共乐。

    于公公亲自上了程家门,当众宣布皇室负责,待大婚当日,程家和将军府门前都会办起流水席,京中会设立专门的派酒派糖派肉处,大婚三日取消宵禁,开放夜市,皇室还会组织大量活动,准备巨大彩头,全城百姓皆可参与,以示皇室与民同乐的浩荡心意……

    京中顿时炸开了锅。笑啊乐啊欢呼啊,三呼万岁,喜上眉梢。所有人的热情都被点燃,都巴巴等着这场大婚。

    程家看懂了皇帝的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