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备战县试:精选时文三十篇》大卖!

    第三十七章 《备战县试:精选时文三十篇》大卖! (第2/3页)

儒童不由得捶手顿足道。

    同时,又有一老人,直接喊道:“给我来五本,我们郭家今年五个子弟要参加县试,如今得了这个,只怕都能中!”

    “每本二两银子,有点贵啊,算了,买一本,宁可接下来天天啃馒头,为了县试也要买下来!”

    “必须买呀,虽说我等中县试没问题,但这里面有解元郎的文章,也可以学得一二。”

    一时间,很多儒童一边翻阅者一边嚷着要付钱买走。

    也有舍不得拿钱的,只看不买,但也颇为愁闷地道:“喂,店家,解元郎的那篇在哪里?”

    “对不住,就在里面,您买回家慢慢翻”,徐德明很客气地说道。

    有人见此也不得不只能掏银子买下《备战县试:精选时文三十篇》。

    整个文曲书斋的大门外已经火热朝天,无数儒童往这里聚集,都以为这里有县试秘笈发卖,都觉着自己不来买就中不了一样。

    自己父亲严准和预先拜托好的三位在各自所在社学授学的秀才也都向他们参加县试的学生下达了去文曲书斋购买《备战县试:精选时文三十篇》的建议。

    没人敢违背先生的建议,如同后世的学生不可能违背教务处主任的建议一样。

    一时间文曲书斋的《备战县试:精选时文三十篇》在一上午就卖出了两百本。

    而严衡还组织了一群小孩和小乞丐去各处吆喝,吆喝一些“《备战县试:精选时文三十篇》促销大卖,文曲书斋为您的县试保驾护航!”之类的话。

    同时,严衡也将一些灵活的三五个雇工派遣到学宫前和县衙前以及最大的客栈前进行摆摊发卖。

    ……

    可以说,文曲书斋第一天的售卖方式就让整个大明的人惊呆了眼。

    谁也没想到,生意还可以如此高调的做。

    在一天之内,默默无闻的文曲书斋在一天之内就闹得整个分宜县城是人人皆知。

    在以往店铺开张也最多敲敲锣,挂个条幅说明是茶楼还是酒肆就行,而不像文曲书斋这样,又是挂横幅,又是敲锣打鼓,还让人四处吆喝。

    不过这样效果的确不错。

    等到上午和小严嵩一起被自己父亲带着去县衙礼房拿着父亲同窗具保的保书报完名的严衡回到文曲书斋问及徐德明卖了多少时。

    徐德明很是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