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舌辩群英,小子初露脸

    第8章 舌辩群英,小子初露脸 (第2/3页)

的时间太多,没有更多的工作,他们把无处打发的时间用来听取太平道的鼓惑,听得多了,信得也就多了……“有人开了头,其他学子也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觉得是官府法典不明所至,若能明确规定不得聚众宣扬,也不至如此……”

    “我以为是百姓生活越来越差所至……”

    “……”

    “……”

    学子们各抒己见,理解各一,都有一些道理,又不尽全面。

    刘琦举起右手,想要发言。

    荀爽抚须点头,让大家安静下来。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荀爽示意刘琦站起来:“这位是刘表刘景升家公子刘琦,想必山阳刘景升大家都有所耳闻。这刘琦同学从山阳一路走来,路上各种见闻想必比各位呆在这小小颖阴所见的更多,我们来让刘小同学谈谈吧?”

    “各位师兄好,我是刘琦。”刘琦向两边的学长施礼,又向夫子荀爽施礼,然后接着说。

    “各位师兄讲的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琦觉得不尽全面。琦以为:这太平道昌行,原因有很多,规纳起来主要有四点。其一,当今朝庭政令不通,朝堂上宦官外戚轮番争权,我士族名士大贤不得重用,有才能之人埋没于山野。没有好的人才治理,国家政局混乱!”先给士族一顶高帽,才不致在座之人排斥。

    “其二,民间疾苦,百姓衣不遮体、食不裹腹。老百姓若过得安乐,谁也不会信那太平道妖言。可惜的是百姓吃不上饭,有病又无钱医治,而太平道又适机医好一些无钱医治的病人,给了百始信任的平台。所以推广起来,百姓比较容易接受!”

    “其三,我以为百姓愚钝,容易受到鼓惑。但这百姓愚钝亦与我大汉朝的治学制度有关!由古以来读书之人都以我士族之人为主,百姓无书可读,当然就无智可言,所以也就失去了明辨是非的才能。”

    “其四……”

    不待刘琦说完,一学子起身打断了刘琦的发言:“笑话,若百姓都来读书,何人种地?何人经商?”

    这人年约二十左右,是郭嘉本家族兄郭图,才学也是有一些的,就是为人比较刻薄,趋炎附势,很是看不起寒门百姓,就连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