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平稳的并州

    第115章 平稳的并州 (第2/3页)

乌桓用兵。等到大雪封山的时候,北方就不宜再战了。

    一切都需要过程,没有事是说办就能马上完成的。确定了要纳吕绮玲了,刘琦还是让貂蝉和张宁去看望了一下吕绮玲,反正按规矩他又是不能见的,本还想着去见见,培养培养感情的。见不着也好,反正晋阳有他办不完的事情。

    蔡邕那儿修书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刘琦决定去找老爷子商量商量看是不是把印刷术给搞出来。也会减轻许多工作量,而且可以批量印刷一些常用的书籍,比如《论语》、《春秋》啥的,让以后的平常人家都买得起书籍,那对于社会的进步可就大了去了。

    蔡邕觉得刘琦的想法非常好,他对文化的传播那也是非常上心的,不然也不会一心修书。早在汉灵帝四年(公元175年)蔡邕就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前树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公羊传》、《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的石碑,共20.9万字,分刻于46块石碑上每碑高175、宽90、厚20厘米,容字5000,碑的正反面皆刻字。历时8年,全部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蔡邕提出雕版,刘琦在感叹古人的聪慧的同时提出了活字印刷的观念。毕竟只是提了下印刷就能想到雕版,直接给他活字的概念,让他自个儿想去吧。

    刘琦又去学院里看了一下,没有特别出众的人才出现,还是名士家的孩子更优秀一些,如国渊的儿子国泰,郭缊的儿子郭淮、郭配,荀彧的儿子荀恽、荀俣等。还有田丰的儿子田盛、沮授的儿子沮鹄已经成人,才能比较出众,已经被田丰下放到西郡的县城中做县长县令支持王安土改去了。有几大名士的教导,学员们表现得都不错。也许是并州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吧,学员们的综合素质都普遍高于其他地方的孩子。果然,学校才是人才的摇篮。

    刘琦特别注意了一下几个孩子,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