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诸国形势大变!

    第七十一章 诸国形势大变! (第2/3页)

国境内不带走,以便陈国接手郑国之后也能有足够的兵源。

    其五,未来五年之内,秦、陈二国联手同盟,攻守同进退。十年之内,双方皆要管束野心,不得互相攻伐。

    此五大条约,便是最终商议的结果,双方都还算是满意。

    实际上,这就等于陈国几乎整体搬迁至郑国,而且只有高层和军队进行搬迁,普通百姓根本就没动。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

    第一,两国百姓不需要长途迁徙,省去许多麻烦。

    第二,秦国灭郑,战争来得快,去的也快,前前后后不过五十天时间,郑国王庭便已经覆灭,对于百姓的影响并不大。

    对于百姓来说,只是换了一个王庭,其他并无影响。

    这种事情,如果是放在七雄大国的身上,那必定是艰难至极的!

    当今七雄大国,每一个都至少有两三百年历史,百姓对于国家的归属感极强。

    特别是楚、齐、赵三大强国的百姓,更是以自己的国家为荣,国富民强、国泰民安,若是这种事情发生在这三个国家,光是百姓的阻挠和抗拒就够麻烦的!

    但,这样的问题在西方诸小国之间却是没有。

    陈国的历史不过百余年,郑国的历史也不过百余年,又都是连年征战,百姓苦不堪言,哪里有什么归属感可言呢?

    若非这一战结束的快,恐怕等嬴政率军打到郑国王都雄城的时候,郑国的百姓都跑的差不多了。

    想想当初的秦国就知道,偌大的嬴城,战争开始前百姓足有二十多万。

    可当嬴政接手之后,却只留区区万余老弱妇孺,说跑就跑,根本一点都不含糊!

    归属感?

    这对西方诸小国来说,是奢侈品!

    ……

    陈国诚意很足,谈好之后的第三天,陈王就将王宫让了出来,在城中八千守军、三千禁军的护送下,一路朝着原郑国王都雄城而去,丝毫没有犹豫。

    与此同时,黄忠也率领秦国大军从郑军境内撤出,带走了十二万俘虏,及这些俘虏的家眷近四十万人,浩浩荡荡的队伍超过五十万,一路从郑国境内南下。

    陈国方面也带走了近十万大军,军队家眷三十万左右,共四十万的庞大队伍,延绵数百里北上。

    陈国王宫比当初嬴城的秦国王宫还要大气,阳城那个新修的王宫就更比不上了。

    嬴政命人将阳城的蔡邕、蔡琰、黄舞蝶、黄叙等人全部接了过来,至于蒲元,因为军器司已经成型,暂时留在了阳城,等天城这边的军器司建好才会过来。

    教育之事最为重要,嬴政立即下令再建稷下学宫,却也只是分院。

    第一个稷下学宫在阳城,那里就永远都是稷下学宫总部!

    这一系列的事情,总共持续了半年之久,最终才算是尘埃落定!

    至此,秦国在嬴政的手上达到了史上最强盛之时,坐拥二十座城池!

    而且这二十座城池的分布也极好,根本不像之前的秦国那样,十七座城池几乎连成一线,东西相距千余里。

    如今秦国的版图看上去就像是一个不规则的椭圆,西北方为鲁国,西方为荆国,南方为云国,东南方为吴国,东北方则是如今拥有足足三十一座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