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二节 我来了

    第五百一二节 我来了 (第2/3页)

作品序号,等下个月展览厅那边腾出位置,你们就进去布置。”

    二号展厅是一个小型展厅,定期展览是美术学院的常用教学方法。将各班作品在规定时间公开展示,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也能看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教师也能借助这个机会观摩学习,互相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总之,这是学院内部以班级为单位的比拼,按照排序,每个学期,每个班都能轮上两次。

    学生们对此很感兴趣,牛萍笑着问:“方老师,要是我们班这次有同学的作品被院里看中,你可得好好为我们争取一下奖励的机会。”

    院内展览的奖励通常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奖励现金:只要被各位专业系领导共同认可,觉得是上佳的作品,院里都会将画作进行收藏。这种收藏与平时的作业收藏区别很大,被收藏者可以得到五千元奖金,还能免去下一学期的宿舍管理费用。综合计算下来,也是数目很大的一笔钱。

    第二种奖励,就是对校外画廊,以及学院合作方的推荐。这种奖励本身不具备太多实质性内容,就是将优秀画作推荐给画廊,可以得到画廊方面认可,公开展示一个月。如果有客人对作品感兴趣,画廊方面会派人商谈,两边约定价格,画廊抽走中间必不可少的份额佣金,其余部分归作者所有。

    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远远不如国外那么火热,但是“画廊”这个行业从很早以前就开始经营。比如早期的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等名家画作,都是通过画廊进行售出。国内知名的画廊也很多,经营方与各地美术学院之间也保持着联系。只要发现优秀且有市场价值的作品,画廊都会在展厅里给予重点介绍,增加作品的含金量。

    “艺术家”三个字,其实远远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高上大。搞艺术的也是人,也要吃饭。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大卖,谁都希望一张作品能买上几百、上千万的高价。身份与能力从来都依靠财富进行堆积。嘴上说着鄙视铜臭,心甘情愿呆在狭窄屋子里潜心搞创作的艺术家,不是疯子就是白痴。

    方玉德笑道:“这是肯定的。但是你们也得拿出好的作品,我在院领导面前才有说话的底气。”

    说到这里,他把视线转向站在侧面的徐连伟:“小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不错。上次班级展览,咱们班只有他的一幅油画被副院长看中。只是因为创意方面的缺陷,奖金打了个折扣,五千块变成三千块。小徐的基本功非常好,在咱们班上绝对排第一。大家应该向他多学习学习,争取这次展览,多有几个人拿到奖励。”

    得到方玉德称赞的时候并不多,徐连伟脸上洋溢开自信的微笑。就连吕婕也下意识地朝着他那边靠了几步,两个人挨得更近了。

    看看差不多到了吃饭时间,方玉德也就不再说话。谢浩然把画笔放进水桶里,站起来,快走几步,赶上方玉德,两个人低声交谈着下了楼,后面跟着班上的其他人。

    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