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远来之人

    第十章 远来之人 (第2/3页)

带着的还有琼州府的知府、琼山县的知县以及那个协守在此的明军降将吴文献,通通的都请到了总镇府的大堂,而刘伯禄通传的那个消息,更是耸人听闻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前天,陵水县陷落了。打下县城的那伙贼寇,他们自称是前宋越国公枢密副使张世杰的后人,在澳洲休养生息了几百年,现在要杀回来重建大宋!”

    此言既出,其他人还好,彭三益一口茶水直接就喷了出去。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和张世杰,这位唯一的武将是最后去世的,就死在了肇庆府南面的那个海陵岛附近。崖山之战,十万人投海同死,何其壮烈,有些侥幸活下来的,沦落他处休养生息,抱着信念坚持了几百年,现在实力足够了,想要杀回来复国,这倒是个绝好的故事题材,想想都让人感到振奋。

    文人总会有些浪漫主义情怀,这本无可厚非。只不过,偏偏赶在了这个当口,却总让人感到了一丝丝怪异。但是问题在于,若是义军起兵,或是明军突袭,难道不应该打着大明的旗号吗,难不成皇明两百多年,还不如那个亡国都三百来年的大宋更能招揽人心?

    “消息是从万州送来的,陵水县那边的守军、县吏们一个都没跑了。据说,那些人看着就是汉人,打着大宋的旗号,为首的大帅,开口便是北地方言,姓张,讳上绍下忠,自称是张世杰十九世孙,世袭越国公,现为枢密副使,乃是那群贼寇的首领……”

    他们得到的消息,都是万州那里听逃难过去的百姓说的,口口相传,七嘴八舌的,内容颇为混乱。就算是这些,也还是那些大宋遗民张榜安民时说的,用他们的话说,这次就是要从琼州重新打回去,要再找个赵氏子孙继承皇位,重建大宋王朝!

    “北方人?前宋不是和暴元划江而治的吗,那张世杰不应该是是个南方人吗?”

    彭三益扫了一眼那知县,太清楚这就是个读死书的家伙了。具体的双方的国境线在何处,他也不甚清楚,但是有一点却是可以确认的。

    “张世杰不光是北方人,和那张弘范还是堂兄弟的关系。”

    大汉奸的前缀差点儿没有说出口了,就连彭三益也觉着这么聊天是何其的别扭。倒是那知府和知县,连忙的捧了几句“博学多闻”之类的话来,这个段子才勉强扯开了。

    “真他妈的活见鬼了,一个能杀了王爷的流寇就够呛了,怎么还出了这种幺蛾子,这叫本帅怎么向朝廷上报?!”

    解释了一番,刘伯禄也免不了要唾口大骂。此时此刻,在场的众人无不是一副目瞪口呆的神色,是真的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还是假借震惊来避免做出判断,大抵也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但是,作为琼州府的最高文武,刘伯禄免不了,彭三益也没办法把责任卸到旁人的身上去。

    “等等,那澳洲是什么地方?”

    “叫州了,估计也就是个和琼州、高州似的的一府之地吧。在哪,这个本帅实在没听说过,但是贼寇是浮海而来,应该是在南洋那边的吧。”

    听到这么猜测,彭三益不由得松了口大气,旋即对刘伯禄说道:“那应该不大吧,否则为什么不叫省,嗯,不对,是为什么不叫路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本还在为这次的新鲜事儿犯难的刘伯禄立刻就意识到了,地盘不大,那么这支宋军的规模应该也不会大到哪去。毕竟,养兵是要靠粮食的,而粮食则是要有地才能种得出来。

    “管他是真是假的,贼寇占据县城,咱们是官军,不去打上一次,总是说不过去的。”

    话到此处,刘伯禄看了一样吴文献,本打算就此开口,但是仔细想了想,却又觉得只派吴文献带着水师过去,怕是未必能够尽全功。若是让那些贼寇和岛上的黎人勾结在了一起,怕是更难平复了。

    “此战,本帅亲自领兵,吴帅带着水师,咱们水陆并进,争取一战解决掉这些家伙!”

    琼州镇的清军迅速的动员起来,留下五百兵协守,刘伯禄就带着那一千五百的绿营兵,征调了两千辅兵,凭着清军的海船和从港口里征调来的海船运载将士南下,由吴文献的水师负责护航。

    自古以来,海南岛的汉化都是从与雷州半岛相隔着琼州海峡的海南岛北部开始的。汉人以及中央王朝渐渐控制了北部的平原地带,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将黎人的土司包裹在岛屿中南部的山区。

    正因为如此,琼州府的府治所在的琼山县城,自然而然是在琼州海峡以南的海南岛北部沿海。而那陵水县,设县于隋大业六年,比汉朝开始开发海南岛之初是要晚了足足七百二十年的光景,其地理位置也是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是为中国最南端的一个县,哪怕是算上了崖州那个州一级行政单位,也是第二靠南的。

    莫看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