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波及(二)

    第七章 波及(二) (第3/3页)

,比之清军入关前都不遑多让。

    节堂之上,郑成功高踞其上,如郑泰、卢若腾、沈佺期、叶翼云、潘庚钟等大批官员、幕僚们分列其下。

    “今日的粮饷之议暂且不谈,本国公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段时间,本国公厘清庶务,有诸君襄助,受益良多,但是根据情报显示,虏廷已经派遣了和硕郑亲王世子济度率领八旗军南下。虏师尚在路上,可本国公须得尽早开始准备,所以从五日之后便不再处理这些民政事务。”

    “本国公已经决定,任命前巡抚浙东温、处、宁、台四府,兵部尚书卢公若腾代理福建巡抚一职,负责总揽民政全局;任命漳泉分守道叶翼云代理福建布政使;任命招讨大将军行辕参军潘庚钟代理福建按察使;任命广东潮州府学教导陈鼎为福建提学道;任命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福建巡按沈佺期为福建按察副使,提调全省惠民药局。这些任命,本国公会立刻发往安龙行在,供天子和朝廷批复。”

    批复,对于明廷中枢式微的当下,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不准的可能性的。更何况,现在郑氏集团已经与李定国事先联手,这二者已经构成了明廷内部保皇派的最大的两个桩脚,更是朝廷继续仰仗的存在,莫说是郑成功举荐巡抚、布政使什么的了,就算是举荐个总督、经略,乃至是督师大学士,只怕是朝堂上也不会闹出太大的异议来。

    这就已经等于是任命下达了,其余的一些更低层次的官员的任命,则会以公文的形势宣布。此间受命的一众官员站起身来,向郑成功的举荐行礼如仪,包括今天在内的五天之后,他们完成了各个衙门的构建工作,就可以正式负责起福建一省的民政事务了。

    “任命已经下达了,诸君还需抓紧一切时间。接下来,继续商讨关于延平府沙县的赈济事项……”

    自从攻克了仙霞关,郑成功就将所有军务都交给了一线的将帅们,而他则赶回福州坐镇。果不其然,早前的摧枯拉朽随着饥饿的声音不断的传来,对内的安抚工作便迅速取代了军事进攻,成为了福建当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以招讨大将军行辕为中心,郑成功任命府县官员,通过这些明廷的地方官来实现对各地的掌握。安抚、赈济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展开,繁杂,但却并非不能胜任,直到了陈凯的书信送到案前,郑成功从那字里行间看清楚了当前粤西文官集团乃至是朝廷中的官僚集团的态度,便毫不犹豫的下达了相关的任命。

    当然,巡抚衙门依旧是要向他负责,而非是远在安龙的朝廷。这是距离的问题,更是资源和权利的合理使用。只不过,郑成功暂且还没有一个麻贵、满桂、马世龙曾经坐过的武经略的官职,但是他的招讨大将军的头衔实际上已经拥有了节制一方军政事务的权利。

    会议进行了良久,相关的处置也以着最快的速度发出去。明军在福建的兵力不弱,但若是百姓得不到安抚,那便是处处烽火,到时候外有强敌,他们只怕是比起刘清泰和佟国器也未必好过到哪去了。

    福建的行政体系重建,这些官员皆与郑成功有着颇为紧密的关系。除了这些人以外,其他的官员们也都在为了扩张为整个福建所突然产生的那些军事、政治工作而奔忙着。这里面,如冯澄世,便是担着极大责任的,他负责的军器局要供应着数万大军的武器、防具,光是日常的消耗就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数字。

    经过了去年的盲目加班,军器局的产能随着制度的恢复,以及工匠们的不断病愈也渐渐的恢复如初,只是内里的死气沉沉,却依旧是若有若无的存在着。

    军器局的公事房里,冯澄世奋笔疾书。经过了去年下半年的征战,明军似乎已经开始着力反攻了,为此,冯澄世打算重新启动陈凯当年的计划——继续复制灵铳,借此来提高明军的攻城能力。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