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永历十一年(三)

    第四章 永历十一年(三) (第3/3页)

丝织工坊的股东们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的。不过,政治层面的事情,他们不敢涉足太多,即便是咨议局那边,粤海商业同盟有不少会员成为了议员或是候补议员,于他们而言也完全是按照陈凯的意愿行事,在咨议局里为陈凯擂鼓助威,顺带着确保自身的利益,仅此而已。

    归根到底,还是利益问题,闲扯了两句知县的老生常谈,他们便不再继续发散下去。一是免得落人口舌,其二则是在于知县的那些小心思实在不怎么重要。

    “守备呢,咱们每年给驻军的银子可从来没少过,现在货让那些河盗给截了,也该他们出来干点什么了吧。”

    顺德丝织工坊近两年来发展迅猛,旁的不说,以一介工坊,凭着不断地扩张和收购,看势头似乎大有将整个顺德县都吞进去的意思。旁人,若说没有个羡慕嫉妒恨的,那是欺人之谈,一来是利益上有所均沾,二来则是背后的靠山实在不是个好招惹的家伙,这两年都还算是相安无事,直到最近的几个月,运送丝锭、丝绸的货船被截了几回,损失了不少货物,这树显然已经大到了不招风不可能的地步了。

    “嗯,他倒是一力保证过了,而且也已经确定了一伙河盗的藏身地,今天下午就已经带着部队去进剿了。可是,听他话里话外的意思,似乎还有别的河盗,都是从别的府县流窜过来的,有的似乎还是其他官军参与。这事情,已经不是他一个人能够说了算的了,昨天查清楚了一家就立刻向巡抚衙门报告了,要等抚军老大人那边的决断。”

    河盗的事情竟然还涉及到其他明军,这不由得让“相声组合”大为吃惊。无疑的,这又涉及到了政治层面的事情,不光是他们对此愕然无语,甚至也不太敢往陈凯那边报以太大的希望——为了几船的蚕丝和丝绸打一场内战,他们不觉得他们有那么大的面子。

    “大概是要息事宁人的,只盼着能把那些混蛋赶走了就好,免得继续损失下去,多大的家底儿也是吃不消的。”

    中国的商人由于大环境使然,往往是谨小慎微的,哪怕是如今有了官商背景,在这乱世之中也不敢对军方有所微言。

    生意,还是要继续做下去的。这一遭的拉投资,说到底就是为了进一步的扩大生产提供资金的。

    比之旁人,这些丝织工坊的股东们最是清楚,论家底儿,残破的家乡、常年的背井离乡,他们远远没办法和潮州、琼州的商贾们相比。更别说,如今的广州,顺德的丝织行业只是一个带动点而已,东莞、新安的香木生产业虽说周期慢,但是利润率可是高的吓人——莞香卖到江浙,承平时就是价值不菲,现在更是可以卖到承平时的十倍、十几倍、乃至是几十倍的价格。原本就势单力薄的,更是分出了不少的资源在香木行业上面,势头迅猛不假,形势亦是一片大好,奈何底蕴导致了后继无力,就要设法拉到更多的助力才行。

    抖擞精神,“相声组合”第二天一早便又带着众人去参观县城里的工坊。到了下午的时候,正好有一批货要运往香港,他们与货运码头约定了时间,带着这些人又参观了一番,随后注资的事情尚且需要商榷,不过货倒是一路顺流而下,路上也没有遇到什么波折就直接运到了香港那里。

    这批货里面有一大部分是通过广东贸易商社转售给郑氏集团的,至于郑氏集团再转手卖到何处,那就不得而知了。

    货很快就进了广东贸易商社的库房,蔡诚那边今番却没有出现,只是派了一个掌柜的过来接洽。作为商社的主事之人,老鼠须子自然有他需要出现的地方,此番便是海五商中他唯一认识的那个曾定老亲来拜会,应酬还是必要的。

    “不瞒蔡兄,这一次在下是受命于建平侯爷,来找蔡兄商量一下关于增加收购量的事情。”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