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兵入营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兵入营 (第2/3页)

锣那位年轻士兵大声说。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惊愕:

    “陛下居然下令扩军?真的假的?”

    “嘶……一天三顿大白馒头米饭管饱?每个月还有一贯钱?”

    “这真是在招兵?该不会是蒙人的吧?”

    “谁帮忙看看,上面是不是真的写了?”

    “……”

    很多人都难以置信,感觉这条件太好了,有点不真实。

    这年头几乎人人都是一天两顿,而且连年战争导致粮价节节攀升,绝大部分人家不饿死就不错了,哪里还指望能顿顿吃饱,哪怕一些小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现在只要去当兵,加入神策军就能一天三顿饱饭?

    感觉像是忽悠人。

    听到议论,那几个负责招兵登记的士兵顿时不乐意了:“国师大人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吾等现在都是一天三顿馒头米饭,偶尔还有肥肉吃,岂能有假?”

    还有肉吃?!

    听到这话,原本就有些心动的人,顿时瞪大眼睛,口水都快就出来了。

    龟龟,这真的是在招兵?

    地主老爷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啊!

    然而大家虽然心动,真正下定决心要报名的人,却没有几个。

    别忘了,现在可是王朝末期,适逢乱世,到处都在打仗,当兵那可是要上战场的。

    扩军的目的,肯定是要跟别人打仗啊,不然扩军干嘛?

    打仗的话,到时候肯定会死人,万一自己运气不好……为了这口饱饭,送掉性命,划得来吗?

    很多人都是直勾勾望着,却不敢向前踏出一步。

    不过长安城内人那么多,总会有人愿意的。

    “我!我要报名!”

    人群中传来一道略低沉的声音,众人下意识往后望,自觉让开一条道路。

    只见一个骨架高大、身材削瘦、面容蜡黄,头发有些乱糟糟,穿着补丁衣服沾泥草鞋的中年汉子,从人群中挤出来,目光炯炯有神看着负责登记的文吏。

    文吏看向旁边负责把关的士兵,叫他点头,于是摊开记录名册,说:“姓名、年龄、家住何处、有何特长……”

    “草民王铁柱,三十二岁,家住……”

    登记完后,文吏交给王铁柱一张纸条:“好了,明天正午前,拿着这个到承天门处集合,到时会有人带你们去报道的。”

    这时旁边的士兵递过来一串铜钱,笑嘻嘻说:“喏,国师大人说了,报名通过的,先发一百文安家费,剩下的军饷月底统一发放。”

    攥着冰冷的铜钱,王铁柱却是心头火热,自家老娘就有钱买药了。

    “谢谢!”他不知该说什么,只能道一声谢。

    年轻士兵摆摆手:“不用谢我,要谢就谢国师还有陛下吧!”

    他也看出来了,这汉子家中想必确实穷到没办法了,才会报名参军。

    毕竟参军就相当于把脑袋别在腰带上了。

    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其他人就主动多了。

    在王铁柱报完名后,又陆续好些人主动报名,有的通过了,有的被刷下来。

    看到通过登记的人拿到沉甸甸的铜钱,围观的人眼热啊。

    “军爷,真三餐管饱还每月有一贯钱?”

    “对啊你要替你儿子报名?那可不行哦,必须亲自报名才可以。”

    “不是,我是自己想加入……”

    “去去去,别闹,你都六十多岁,来凑什么热闹?”

    “军爷说笑了,我才五十九,身子硬朗着呢……”

    “……”

    类似的情况发生在长安城内四个坊市募兵地点,人们从一开始的观望,到后面争先恐后。因为人家说了,只招三万五千人,晚了估计就轮不上了。

    如今整个长安城内,起码还有五十万多人,除去老弱病残小孩妇女,适龄的青壮年仍有很多,府兵制已经废除,土地兼并严重,地都没了,还不如参军呢。

    因此募兵工作比想象中的要顺利。

    陈景乐看到这一幕,只能暗暗感慨:“果然,这个年代的人,还真是单纯啊,只要能吃饱饭就满足了。若非真的活不下去,谁愿意提着脑袋去造反呢?”

    截止傍晚,第一天的募兵工作结束,四个地点加起来,总共招到合格兵员八千余人。

    这还只是第一天,很多人不知道消息,想必明天会有更多人前来报名。

    陈景乐总算可以放心了。

    ……

    王铁柱给老母亲熬好药,喂她喝下之后,叮嘱妻子注意照顾好,便拿着昨天人家给纸条来到承天门处。

    今天要集合前去报道,王铁柱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那等候了,他还看到不少熟人面孔,都是活不下去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的。

    周围吵哄哄,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王铁柱有心事,不是很想跟人聊天。

    时间来到正午,负责新兵入营工作的校尉也不管人有没有到齐,直接吩咐手下士兵把人带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